第一章 春风拂柳时北京的春天总是来得突然而热烈。三月的风还带着冬末的寒意,
四月的阳光却已迫不及待地温暖了整座城市。未名湖畔的柳枝抽了新芽,
嫩绿的色彩在风中轻颤,像是无数细小的生命在欢快地舞动。湖面微波荡漾,
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偶尔掠过的飞鸟。陆武站在辩论社的招新摊位前,
手指不停地敲击着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屏幕上的代码行如流水般滚动。他推了推黑框眼镜,
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作为计算机系的大一新生,他本对社团活动兴趣缺缺,
却被室友硬拉来充数。"同学,请问辩论赛的报名表是在这里领吗?
"一个清澈的女声打断了他的编程思绪。陆武抬头,阳光正好穿过树梢,
落在问话女生的脸上。她扎着简单的马尾,白色T恤配浅蓝牛仔裤,
怀里抱着几本文学理论书籍。阳光在她的发丝间跳跃,为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陆武注意到她的眼睛——像是含着一汪清泉,明亮而生动,眼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俏皮。
"啊,对。"陆武有些慌乱地合上电脑,从桌上翻出一张表格,"填这个就行。
你是哪个系的?"他的声音比平时高了一个八度,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女生的指尖,
一股微弱的电流似乎从接触点蔓延开来。"中文系,大一,杨青。"她接过表格,
手指纤细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没有涂任何颜色。她低头写字时,
一缕头发滑落到脸颊旁,她随手将它别到耳后,
露出小巧的耳垂和上面一颗几乎看不见的淡褐色小痣。"计算机系,陆武,也是大一。
"他下意识地自我介绍,然后觉得有些唐突,补充道:"辩论社技术部的,
负责比赛计时系统和资料整理。"他指了指桌上那台刚才还在运行的笔记本电脑,
屏幕上是一个半完成的计时器程序。杨青笑了,
嘴角浮现两个小小的梨涡:"原来我们社团还有技术部啊,真高级。"她的笑声清脆悦耳,
像是风铃在微风中轻轻碰撞,"我一直以为辩论社只有一群伶牙俐齿的人在互相较劲呢。
"陆武挠了挠头,眼镜滑到了鼻尖:"其实...我也是被拉来充数的。
不过做计时系统还挺有意思的,你要看看吗?"他打开电脑,向她展示那个简单的程序,
手指在键盘上灵活地敲击着,修改了几行代码,计时器立刻变成了倒计时模式。
杨青凑近屏幕,发丝间飘来淡淡的茉莉花香:"哇,好神奇!我连Excel都用不利索呢。
"她歪着头看他,"你们程序员是不是都会读心术啊?怎么敲几下键盘就能让电脑听话?
"陆武被她逗笑了,紧张感渐渐消散:"哪有那么神奇,就是熟能生巧罢了。
就像你们文学系的,看一篇文章就能分析出作者想表达什么,对我来说才是魔法。
"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从编程到文学,从食堂最难吃的菜到图书馆哪个位置最安静。
阳光渐渐西斜,招新摊位前的人群也稀疏了,他们却浑然不觉。那是2015年的春天,
北京大学校园里樱花初绽的季节。陆武后来总说,他对杨青是一见钟情;而杨青则会反驳,
明明是陆武的电脑先吸引了她的注意——一个在辩论社招新摊位上写代码的男生,
实在太有反差感了。第二章 夏花绚烂时他们的恋情发展得自然而迅速。
第一次约会是在五道口的一家小咖啡馆,木质桌椅,墙上挂满了世界各地咖啡产地的照片。
陆武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紧张得把咖啡打翻在裤子上,杨青笑着递过纸巾,
指尖轻轻掠过他的手腕,留下一阵酥麻的触感。"别紧张,"她眼睛弯成月牙,
"我又不会吃了你。"她点了一杯焦糖玛奇朵,陆武则要了最普通的美式咖啡,
苦涩得让他皱了皱眉。"你平时都这么严肃吗?"杨青搅动着咖啡上的奶油,
"像杯黑咖啡一样。"陆武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可能和学计算机有关?
我们系的人大多这样,一板一眼的。""那多无趣啊,"杨青调皮地眨眨眼,
"生活需要点甜,就像咖啡需要糖和奶。"她把自己的杯子推过去,"尝尝?
"陆武犹豫了一下,就着杨青的吸管喝了一口,甜腻的味道让他皱了皱鼻子,
却看到杨青期待的眼神,只好点头:"嗯...不错。
"杨青哈哈大笑:"你的表情出卖了你!"她伸手抹去他嘴角的奶油,
"不过我喜欢你的诚实。"第一次牵手是在图书馆后门的银杏树下。
五月的风带着槐花的香气,金黄的银杏叶在阳光下近乎透明。他们假装不经意地碰触手指,
然后陆武鼓起勇气握住了她的手。杨青的手比他想象中更小,更柔软,掌心有些湿润,
和他一样紧张。"你的手好凉。"杨青轻声说,却没有抽回手,反而与他十指相扣。
陆武感觉心跳加速,血液冲上耳尖:"我...我从小就这样。""那我得帮你暖暖。
"杨青将他们的手一起塞进自己外套口袋,身体不自觉地向他靠近。
第一次接吻是在杨青生日那天。陆武送了一个自己编程的小游戏,主角是像素版的他们俩,
场景是未名湖畔,角色可以划船、看书、在樱花树下野餐。当游戏里的角色亲吻时,
现实中的他们也自然而然地靠近了彼此。杨青的嘴唇柔软温暖,带着草莓唇膏的甜香,
陆武笨拙地回应着,心跳如雷。校园爱情总是纯粹而美好。
陆武会熬夜帮杨青修改文学课的PPT,
尽管他对那些理论一窍不通;杨青则会耐心听陆武讲解他最新的编程项目,
虽然她连最基本的HTML都不懂。他们一起在未名湖畔背靠背看书,
一起挤在陆武狭小的宿舍里看电影,一起在冬日的清晨排队买学校西门最火的煎饼果子。
"毕业后你想去哪里?"大三那年冬天,杨青靠在陆武肩上,两人裹着同一条毯子,
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宿舍暖气不足,他们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
陆武把玩着她的发梢:"上海吧,那边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最好。你呢?"他低头看她,
杨青的睫毛在灯光下投下细密的阴影。"我想留在北京。"杨青的声音轻了下来,
"《北方文学》给我实习转正的机会了,做编辑一直是我的梦想。"她抬头看他,
眼中闪烁着期待与不安交织的光芒。两人沉默了一会儿。这是他们第一次直面未来的分歧。
"没关系,"陆武最终说,将她搂得更紧,"北京到上海高铁只要四个半小时,
我们可以周末见面。"他的声音故作轻松,却掩饰不住其中的不确定。杨青转过身,
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你确定吗?异地恋很难的。"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毯子边缘,
指节微微发白。陆武吻了吻她的额头:"为了你,值得一试。"他声音低沉,
像是在说服自己,也像是在向她保证。第三章 秋叶飘零时毕业季如期而至。
陆武拿到了上海一家顶尖科技公司的offer,
年薪让同学们羡慕不已;杨青也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北方文学》杂志社,虽然起薪不高,
但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工作。他们穿着学士服在校园各处拍照,笑容灿烂,
却都刻意回避着即将分离的话题。离校前的最后一晚,他们在校外的小旅馆度过。
房间狭小但整洁,窗外是北京永不熄灭的霓虹灯光。杨青趴在陆武胸前,
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声。"明天我送你去车站。"她说,声音有些哽咽。
陆武紧紧抱住她:"下个月你生日,我一定回来。我们可以视频,每天至少一次。
"他的手指穿过她的发丝,像是在试图记住每一缕的触感。"嗯。"杨青点头,
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打湿了陆武的T恤。她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哭,
把脸更深地埋进他的胸膛。陆武感觉胸前的湿热,心如刀绞。他想说"别走了",
想说"跟我一起去上海",但最终什么也没说。他知道杨青对文学的热爱,
正如她理解他对技术的追求。爱不是束缚,而是尊重对方的选择——这个道理他们都懂,
却在此刻显得如此残酷。异地恋的开始总是充满甜蜜和期待。
陆武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和杨青视频,给她看上海外滩的夜景,
讲公司里的趣事;杨青则会分享她编辑的第一篇文章,带手机逛遍北京的胡同,
假装陆武就在身边。他们计算着见面的日子,把高铁票根都收集起来,
贴在一个专门的本子里。第一个月,陆武如约回北京给杨青过生日。
他偷偷联系了杨青的室友,在她们合租的公寓里布置了满屋的蜡烛和气球,
还做了一个小程序,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他们大学时期的照片集。杨青感动得哭了,
那一晚他们像要把分离的时光都补回来一样紧紧相拥。第三个月,
杨青利用周末去上海看陆武。她惊讶地发现陆武的公寓冰箱里除了啤酒几乎空空如也,
衣柜里的衣服也乱作一团。她花了一整天时间打扫卫生,做好几道菜冻在冰箱里,
还贴满了便利贴提醒陆武记得吃饭、加衣服。陆武下班回家看到这一切,眼眶红了。"傻瓜,
"杨青捏他的脸,"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啊。"陆武抓住她的手,
亲吻她的指尖:"没有你,我连吃饭都觉得没滋味。"然而,随着时间推移,
现实的压力开始显现。陆武的项目进入关键阶段,经常加班到深夜,
错过约定的视频时间;杨青也被派去负责一个重要专栏,出差和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他们开始因为小事争吵——陆武忘记回消息,杨青又取消了来上海的计划,
谁该在这周末去对方的城市..."你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一次激烈的争吵中,
杨青在视频里喊道,"我爸爸住院了,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她的眼睛红肿,
显然哭过很久。陆武疲惫地揉着太阳穴:"青青,我解释了,那个项目关系到我的晋升机会。
而且你爸爸不是已经出院了吗?"他刚结束连续36小时的工作,头脑混沌,
言语间少了往日的耐心。"是出院了,但你知道我一个人在医院跑上跑下有多害怕吗?
"杨青的眼泪夺眶而出,"我需要的是你的支持,不是事后的解释!"她的声音破碎,
像是被撕碎的纸片。陆武沉默了。他确实请不了假,
上海的房租和未来规划需要他保住这份工作。但他也明白,这些理由此刻听起来多么苍白。
屏幕那头的杨青看起来如此遥远,即使伸手也无法触及。争吵后的冷战中,
陆武收到了公司派他去美国硅谷学习三个月的通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回来后很可能升职加薪。他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告诉杨青,只是回复邮件婉拒了。
当杨青从共同朋友那里得知这件事时,她既感动又愤怒。那天晚上的视频通话异常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