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吐槽千次后,我被迫打卡三界职业

第2章 北宋摆摊初体验,笑话逗乐一条街

发表时间: 2025-10-23
路两边是古色古香的房子,红墙黛瓦,飞檐翘角,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幌子,有的写着 “张记包子铺”,墨迹还带着点湿意;有的写着 “王记绸缎庄”,幌子上绣着精致的花纹;还有的画着个药葫芦,下面挂着块小木牌,写着 “专治疑难杂症”,应该是药店。

街上的人摩肩接踵,穿着短打或者长衫,男的梳着发髻,用木簪固定住,女的头上插着簪子、珠花,还有小孩穿着虎头鞋,手里拿着糖人追跑打闹,笑声清脆。

空气中飘着包子的香味、糖画的甜味,还有淡淡的檀香,跟办公室里永远散不去的咖啡味、外卖味完全不一样。

“这…… 这是北宋?”

周怼怼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身上的卫衣,还好,衣服还在,就是款式太扎眼 —— 周围的人都穿着长袍短褂,就他穿个带帽子的卫衣,跟个异类似的,不少人路过时都忍不住回头看他两眼,眼神里满是好奇。

一个挑着担子卖糖葫芦的大爷路过,担子上插满了红彤彤的糖葫芦,裹着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着光。

大爷上下打量了周怼怼两眼,笑着开口,声音带着点北宋汴京的口音,语速慢悠悠的:“小伙子,你这衣服是啥样式啊?

咋跟我们穿的不一样?

是外乡来的吧?”

周怼怼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卫衣” 这个词 —— 总不能说 “这是一千年后的衣服” 吧?

他赶紧在心里默念:“召唤 AI!

召唤 AI!

快救场!”

时空 AI 助手己上线,宿主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

一个比系统电子音活泼点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点元气,像刚毕业的客服小姑娘,请问宿主需要查询什么信息呀?

“别高兴了,赶紧帮我想个说辞!”

周怼怼压低声音,假装在摸口袋,尽量不让大爷看出破绽,“刚才那大爷问我衣服啥样式,我咋说?

还有,我现在具体在哪?

说书人一般都在哪摆摊啊?”

收到宿主需求,正在检索相关信息……AI 助手顿了两秒,声音再次响起,当前地点:北宋汴京,宣德门附近的御街东段,这里是汴京最热闹的商业区,人流量大,适合街头说书人摆摊。

关于衣服,您可以解释为 “家乡特产样式,布料轻便,方便干活”,北宋时期对外乡服饰的包容性较强,不会引起怀疑,您放心说就行!

“行吧,谢了啊。”

周怼怼松了口气,对着卖糖葫芦的大爷笑了笑,照着 AI 教的话说:“大爷,我是外乡来的,这衣服是我们那儿的特产样式,布料软和,穿着舒服,干活也方便。”

大爷点点头,没再多问,挑着担子继续往前走,嘴里还吆喝着:“糖葫芦 —— 甜掉牙的糖葫芦 —— 一文钱一串,不好吃不要钱 ——”周怼怼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还有点不真实。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还是那双手,敲了三年代码,指节有点粗,虎口处还有个老茧;又摸了摸口袋,果然摸到了几枚沉甸甸的铜钱,边缘有点毛糙,上面刻着 “熙宁元宝” 的字样,是北宋的铜钱没错。

“真的穿越了……” 他喃喃自语,心里有点慌,又有点莫名的兴奋。

毕竟天天吐槽想换个活法,现在真换了,虽然是强制的,但总比在办公室改 bug 强 —— 至少不用听张姐的语音轰炸了。

正想着,系统电子音又响了,这次的声音比之前柔和了一点,像是在提醒:首次职业体验任务发布:核心任务 —— 在御街东段摆摊说书,24 小时内赚够 100 文铜钱,任务等级:E 级,完成奖励:10 积分,失败惩罚:扣除 5 积分(初始积分为 0,失败后积分将变为 - 5,需完成下次低危任务补足)。

温馨提示:宿主可随时调用 AI 助手查询 “北宋说书技巧汴京市井流行故事铜钱使用常识” 等信息,祝您任务顺利!

周怼怼:“……24 小时赚 100 文?

100 文是多少钱啊?

我这初始资金 50 文,够不够吃饭啊?”

他赶紧召唤 AI:“AI,100 文在北宋能买啥?

我要是赚不够咋办?

不会真扣积分吧?”

100 文铜钱约等于现代人民币 50-60 元,50 文约等于 25-30 元。

AI 助手的声音很及时,还附带了详细的物价对比,在汴京,一碗汤饼(类似现代的面条)5 文钱,一个肉包子 2 文钱,一壶茶水 3 文钱,50 文钱足够宿主吃两顿饱饭。

关于任务,宿主无需焦虑,街头说书人通常靠听众打赏赚钱,只要故事有趣,能逗乐听众,赚够 100 文不难。

顿了顿,AI 又补充道:己为您筛选出当前汴京最受欢迎的三个故事类型:历史类(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片段,适合吸引中老年听众)、侠义类(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情节,适合吸引年轻汉子)、市井笑话类(取材于日常生活,幽默风趣,适合全年龄段听众),宿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选择其中一种展开。

周怼怼摸着下巴琢磨 —— 历史类他不熟,《三国演义》只看过电视剧,还记不清情节;侠义类也没看过多少,就知道武松打虎挺有名的;倒是市井笑话,他平时在网上看了不少,还能结合自己的程序员经历改编一下,既熟悉又有特色,应该能逗乐人。

“行,就选市井笑话类!”

他打定主意,开始在御街东段找摆摊的地方。

街上人多,摆摊的也多,有卖小吃的、卖玩具的、算卦的、代写书信的,说书的也有两个 —— 一个在街角的老槐树下,面前围了十几个人,手里拿着块醒木,拍得 “啪” 响,正讲得唾沫横飞;另一个在 “悦来茶馆” 门口,跟茶馆老板分着铜板,看样子刚说完一段,听众还在零星打赏。

周怼怼不想跟同行抢生意,找了个靠近卖糖画小摊的空位 —— 糖画摊的大爷正用小勺子舀着融化的糖稀,在石板上画着小兔子,吸引了不少小孩围着看,小孩多,大人自然也多,刚好能成为他的潜在听众。

他从口袋里掏出三枚铜钱,放在面前的青石板上 —— 这是他从初始资金里拿出来的 “道具”,模仿别的说书人 “打赏池” 的样子,然后清了清嗓子,学着老槐树底下那个说书人的架势,拍了拍手:“各位父老乡亲,路过的大哥大姐,小弟是外乡来的,初到汴京,身上盘缠快花光了,今天来这儿说几段笑话,博大家一乐。

要是觉得小弟说得还行,您就赏两个铜板;要是觉得不好听,您转身就走,小弟绝不拦着,也不抱怨!”

他声音不算小,加上穿着 “奇特”,很快就有几个人停下来看。

最先凑过来的是两个小孩,刚在糖画摊买了小兔子糖画,舔着糖稀问:“叔叔,叔叔,你要说啥笑话呀?

是说小猫钓鱼吗?”

“不是小猫钓鱼,是说比小猫钓鱼更有意思的!”

周怼怼笑着蹲下来,跟小孩平视,然后慢慢站起身,开始讲第一个笑话:“话说有这么个人,叫张三,他在一个‘作坊’里干活,老板天天让他做‘活计’,还总挑三拣西。

有一回,老板拿着张三做的活计说:‘你这活计不行,得改!

’张三问:‘老板,您说咋改?

我照着改!

’结果老板挠了挠头说:‘我也不知道咋改,你自己琢磨,反正得改到我满意为止!

’”他说的其实是自己被张姐提需求的经历,把 “公司” 说成 “作坊”,“项目” 说成 “活计”,“改 bug” 说成 “改活计”。

一开始听众还没太明白,等他说到 “张三改了八遍活计,老板拿着最后一版说‘还是第一版好,你再改回去’” 的时候,人群里突然有人笑出了声 —— 是个穿着短打的汉子,肩膀上搭着块布,看样子是做裁缝的:“哎!

这老板咋跟我东家一个样?

上次让我做件长衫,改了五回,最后说还是第一回的样式好,折腾人呢!”

这话一出,其他听众也跟着笑了,连糖画摊的大爷都停下了手里的活,笑着点头:“可不是嘛!

这年头当伙计的,都得受这罪!”

周怼怼一看有效果,更来劲了,接着说:“后来张三实在受不了了,就问老板:‘您到底想要啥样的?

您给个准话,我一次做好!

’老板一听,从怀里掏出个东西,递给张三说:‘你照着这个做!

’张三接过来一看,差点气笑了 —— 那东西跟他第一遍做的活计,一模一样!”

“哈哈哈!”

这次的笑声比刚才还大,有个穿着粗布裙子的大娘,从兜里摸出两个铜板,轻轻放在周怼怼面前的青石板上:“小伙子说得好!

这老板就是故意折腾人!

大娘赏你两个铜板,再讲一段!”

“谢谢大娘!”

周怼怼赶紧弯腰道谢,心里乐开了花 —— 这才说一段就赚了两文钱,照这速度,100 文也不难嘛!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第二段笑话,这次把 “改 bug” 的经历编了进去:“再说个李西的事,李西是个做鞋子的,手艺不算差,就是总被‘毛病’折腾。

有一回,他做了双布鞋,老板说‘这鞋有毛病,穿起来不舒服’,李西就拆了重改,改了鞋底改鞋面,改到半夜才改好,结果第二天老板又说‘还是有毛病’。

李西急了,拿着鞋子琢磨了半天,最后发现,哪是鞋子有毛病啊?

是老板穿反了袜子,脚后跟卡着了!”

这个笑话更接地气,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有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摇着扇子说:“这李西也是实诚,咋没先看看老板的袜子呢?”

周怼怼顺着话茬接:“先生您不知道,那老板总说‘我穿袜子肯定没毛病,肯定是你鞋子的问题’,李西哪敢质疑啊!”

这话又逗得众人笑起来,读书人也乐了,掏出五文钱放在青石板上:“说得好!

有新意,不像别的说书人总说老掉牙的历史故事。”

周怼怼连声道谢,心里越发有底 —— 看来把现代程序员的经历改编成北宋市井笑话,是找对路了!

他越说越顺,还学着别的说书人的样子,加了点手势和表情,比如说到 “老板挑毛病” 时,故意皱着眉头、捏着嗓子模仿张姐的语气,逗得听众笑声不断,打赏的铜板也越来越多,青石板上很快就堆了一小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