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名学二三事

第3章 无效公式①

发表时间: 2025-10-30
签售会的空气里浮动着纸张油墨与人群体温混合的微妙气味。

蒲熠星坐在长桌后,指尖被马克笔磨出淡淡的墨痕,又一个书封被推开,露出底下读者兴奋潮红的脸。

灯光晃得他眼角发涩,微笑像是焊在脸上的面具。

队伍前排一个女孩接过签名,却没立刻离开,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激动:“蒲老师,您书里的结局总是…很特别。

写了这么多故事,哪个角色最像您自己呢?”

现场有片刻的安静,所有镜头都推近了些。

蒲熠星抬眼,视线掠过攒动的人头,定在签售台侧后方的角落。

那里靠墙立着一个修长人影,穿着熨帖的黑色风衣,侧脸被场馆暧昧的光线勾勒得清晰又疏离,指间随意转着一枚银色的U盘,像转着一支烟。

他忽然笑了,焊死的面具碎裂,露出底下一点真实温度的残骸,带着某种宣告般的疲惫。

他抬手指过去,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荡开:“看到那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了吗?”

媒体的长焦镜头和读者的目光齐刷刷甩向他所指的方向。

“我的数学家先生。”

短暂的死寂。

随即,更大的嘈杂爆开,夹杂着疑惑的窃语——那个角落空空如也,只有光滑的墙面反射着厅内喧闹的灯光,哪里有什么穿黑风衣的男人?

快门声疯狂响起,对准的是一片虚无。

工作人员脸色微变,快步上前。

蒲熠星脸上的笑意还没完全褪尽,就那样僵着,看着那片空墙,指节缓缓收拢,抠进了掌心。

当晚,热搜炸了。

#蒲熠星 幻觉# 后面跟了个血红的“爆”字。

词条里的视频被慢放、逐帧分析,他那个指向空无的笑和介绍被反复播放。

评论光怪陆离,从“新型炒作?”

到“作家压力太大?”

,再到“他是不是终于疯了?”

……郭文韬关掉低温离心机,持续的嗡鸣声停止,实验室里陷入一种极致的安静。

他摘下手套,揉了揉发胀的眉心,窗外己是夜色浓沉。

手机在兜里震个不停,多是新闻推送。

他划开,最顶上那条标题触目惊心。

动作顿住,他点开视频,看完,眉头锁紧。

评论区乌烟瘴气。

他抿紧唇,一种熟悉的、被擅自闯入私人领地的微愠浮上来,还夹杂着一丝更难言喻的烦躁。

他调出蒲熠星的号码,指尖悬停片刻,最终却只是切到聊天界面,敲过去一行冷冰冰的字。”

又拿我当小说素材?

“没有回应。

像石头沉入死海。

他换了衣服,走出研究所大楼,夜风带着初冬的凛意。

坐进车里,引擎启动,手机屏幕在昏暗车厢内亮着微光,那条发出去的消息孤零零地悬着,下面是更久之前、早己蒙尘的对话。

他烦躁地熄了屏,驱动车子汇入流光溢彩的车流。

到家,打开笔记本处理积压邮件。

一堆学术期刊的推广,会议通知,学生咨询……夹杂着一封来自“Zhou J”的邮件,主题是:”文韬,关于你之前那个联合推导项目的原始数据问题“。

周峻纬。

他们共同的朋友,也是极少数知道那段过往的人。

郭文韬点开邮件。”

文韬,见信好。

冒昧打扰。

近期我所参与的一个跨学科项目涉及到概率模型与长期情感追踪的耦合校验,意外调取并回溯了你当年那份著名的基于多维变量与随机过程的情感联结长期稳定性模型(我们都戏称为‘相爱概率公式’)的原始数据池。

“”过程有些复杂,但结论首言不讳:我们发现了系统性偏差。

并非后期推导错误,而是初始数据采集的底层架构存在一处隐蔽的协变量缺失,该缺失会导致模型对‘不确定性’的耐受性产生过度乐观的估计。

换言之,模型输出的稳定性概率高于实际情况。

“”附件是详细的技术复核报告与偏差模拟推演。

我想你有权第一个知道此事。

若需探讨,随时可联系。

“”另,此事…或许与阿蒲近况有关?

望你一切安好。

“邮件正文到此为止。

郭文韬盯着屏幕上那些冷静的术语:“系统性偏差”、“协变量缺失”、“过度乐观的估计”。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冰冷的钉子,精准地凿进尘封岁月的棺木。

他指尖发凉,竟没有立刻点开那份附件报告。

脑海里闪回的,却是多年前图书馆通明的灯火,写满算式的巨大白板,还有蒲熠星窝在旁边的沙发里,咬着笔杆看他计算时,那带着全然信任和一点狡黠笑意的眼神。

——“郭大数学家,你这公式要是推出来说咱俩能在一起一辈子,我就信你。”

——“概率上,接近必然。”

那个他赖以做出无数重大人生抉择、坚信不疑的公式。

那个他最终选择离开、认为彼此留在对方身边从长远来看只会相互损耗的概率结论。

基石猝然崩塌,无声无息,却震耳欲聋。

他坐在寂静的房间里,窗外城市的光晕模糊地映在镜片上,一片冰凉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