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拖着半旧的 24 寸行李箱,踏上T公司写字楼门前的台阶时,九月的晨光正透过云层,在玻璃幕墙上淌下一片碎金。
行李箱的万向轮在花岗岩地面上碾过,发出轻微的 “咕噜” 声,像她此刻沉缓的心跳 —— 不是疲惫,而是一种悬在半空的期待,混杂着对出差成果的笃定,和对报销流程的一丝隐忧。
这趟C城之行,比她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出发前一天,项目执行部的赵总监(赵伟明)特意把她叫到办公室,手指在 “C城文旅研学项目” 的方案上敲了敲:“小林,这个项目是公司今年的重头戏,甲方李经理那边要求很细,你去了多听少说,务必把合同细节敲定。
记住,别出岔子。”
林晚当时点头应下,心里却清楚,“别出岔子” 这三个字,在甲方眼里从来都是 “无条件满足需求” 的代名词。
果不其然,抵达C城的第二天,李经理就带着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会议室里把方案推翻重改 —— 原本定好的研学路线要增加两个非遗站点,安全预案要补充暴雨天气的应对流程,就连宣传物料的配色,都要从 “活力橙” 改成 “古韵红”。
“林小姐,不是我们故意刁难,” 李经理把修改意见表推到她面前,钢笔帽在桌上顿了顿,“这批研学团有一半是小学生,家长对安全和文化调性看得比什么都重。
你也知道,我们找T公司合作,就是看中你们的执行力,要是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后面的话没说出口,但林晚懂。
她咬着牙应下来,当天晚上就抱着笔记本电脑,在酒店的书桌前熬到了凌晨三点。
窗外的锦江边偶尔传来夜游船的汽笛声,屏幕上的文档改了一版又一版,直到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键盘上,她才揉着发酸的肩膀,把最终版方案发给了李经理。
这样的节奏,贯穿了她在C城的五天。
最后一天为了赶在甲方下班前确认合同附件,她甚至在C城文旅楼下的咖啡店待到了晚上八点 —— 点了一杯冷掉的美式,啃着便利店买的三明治,把李经理临时提出的 “研学导师资质审核细则” 一条一条补进合同里。
“林小姐,辛苦你了。”
 李经理签完最后一页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