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三国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第2章 信徒的离谱传话

发表时间: 2025-11-06
自打小石头来当“客服”,张角的符水摊子就多了个“特色”——每天总能听见断断续续的吆喝声在集市口飘着,“神……神仙符水,保、保健康嘞!”

刚开始村民还觉得这童子结巴得好笑,听久了倒也习惯,甚至有人说“结巴的孩子实诚,他推荐的符水肯定靠谱”。

可谁也没料到,一场“传话乌龙”,会让张角的“符水副业”彻底跑偏,连他自己都差点圆不回来。

那是个赶大集的日子,涿郡集市比往常热闹三倍,卖菜的、卖布的、耍猴的挤得满满当当。

张角的符水摊子前也围了不少人,张宝忙着往陶碗里倒符水,张梁站在凳子上喊“快来买啊,晚了就没了”,小石头则守在钱袋旁,一边收钱一边跟村民搭话。

有个从邻县来赶集的老汉,扛着半袋小米,凑到摊子前问:“小娃娃,你这符水,到底能治啥病啊?

我家老婆子常年腿疼,喝了能好不?”

小石头正忙着找给另一个村民的零钱,没抬头就答:“能、能治!

喝、喝了符水,保、保健康,腿、腿疼肯定好!”

他说话本来就结巴,赶集人多嘈杂,“保健康”三个字被风吹得变了调,老汉耳背,听成了“能成仙”。

老汉眼睛一下子亮了,抓着小石头的胳膊追问:“你说啥?

能成仙?

喝了这水,能上天当神仙?”

小石头这才抬头,懵了一下,想解释“是保健康,不是能成仙”,可话到嘴边又卡壳了:“不、不是……是保、保健康……仙、仙是……” 他越急越结巴,“健康”两个字怎么也说不完整,反而让老汉更认定自己没听错——这童子是怕“成仙”的秘密被太多人知道,故意遮遮掩掩。

老汉激动得手都抖了,把半袋小米往摊子旁一放,掏出三文钱:“给我来三碗!

不,来十碗!

我带回去给老婆子和娃们都喝,咱们全家都成仙!”

张角正在给人“念咒语”,听见“成仙”俩字,差点把手里的陶碗摔了,赶紧过来解释:“大爷,您听错了,是保健康,不是能成仙!”

可老汉根本不信,指着小石头说:“小娃娃都跟我说了能成仙,你还骗我!

是不是怕人多了,神仙不乐意?”

周围的村民也跟着起哄,有个看热闹的喊道:“张道长,您就别藏着了,要是能成仙,俺也买十碗!”

张角百口莫辩,只能眼睁睁看着老汉拎着十碗符水,乐呵呵地扛着小米走了,嘴里还念叨着“全家成仙,全家成仙”。

他本以为这只是个小误会,过两天老汉发现喝了符水没成仙,顶多回来抱怨两句,没想到这“喝符水能成仙”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没三天就飞出了涿郡,传到了邻县。

最先找上门的是邻县一个叫李老栓的庄稼汉,他带着两个儿子,赶着一头驴,驴背上驮着两袋麦子,找到张角的破庙。

一见到张角,李老栓“扑通”就跪下了,磕着头说:“张神仙,求您给我家来十碗仙水!

我这辈子没别的念想,就想成仙,不用再种地受穷!”

张角吓了一跳,赶紧把他扶起来:“老栓,你别叫我神仙,我就是个卖符水的,那水只能保健康,不能成仙啊!”

“您就别谦虚了!”

李老栓指着驴背上的麦子,“这是俺家最好的麦子,给您当谢礼,您就给俺仙水吧!

俺邻村的王老汉,就是喝了您的仙水,现在腰不酸了,腿不疼了,都说他快成仙了!”

张角这才知道,那老汉回去后,把“喝符水能缓解腿疼”说成了“喝符水后快成仙了”,还添油加醋说“张道长是活神仙下凡,仙水是用天上的露水做的”。

这还不算完,没过两天,邻县的人一波接一波地来,有的扛着玉米,有的挑着红薯,还有的牵着羊,都来找“张神仙”求“仙水”。

破庙门口挤得水泄不通,连附近的路都被堵了。

张角兄弟三个加上小石头,从早到晚煮符水,煮得胳膊都酸了,陶碗也不够用,只能找村民借了十几个粗瓷碗,还是供不应求。

“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张宝揉着发酸的胳膊,苦着脸说,“破庙就这么大,人多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煮符水的锅都烧裂两个了!”

张梁也跟着点头:“是、是啊,昨天有个大婶,为了抢一碗仙水,把小石头的衣服都扯破了!”

小石头委屈地拉了拉自己缝补过的袖口,说:“她、她说我不给她仙水,就、就不让我吃饭……”张角看着乱哄哄的破庙,又看了看堆在角落里的粮食和家禽,心里又愁又喜——愁的是这“成仙”的谎言早晚会被戳破,喜的是来求“仙水”的人越多,赚的钱也越多。

他想了半天,拍板说:“咱们租个大院子!

找个宽敞点的地方当‘总部’,既能煮符水,又能让村民排队,省得在破庙里挤着!”

第二天,张角就带着钱,在涿郡边上找了个废弃的院子。

这院子以前是个地主的,后来地主欠了债跑了,院子就荒了,院墙塌了一半,屋里还有蜘蛛网,但胜在宽敞,有个大灶台,正好用来煮符水。

张角跟房东砍了半天价,最后以每月五十文钱的价格租了下来,还雇了两个村民,把院子打扫干净,修补了院墙,又买了两口大铁锅,专门用来煮符水。

“总部”开张那天,张角特意让张宝在院子门口挂了个木牌子,上面写着“张道长符水堂”,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太极图。

没想到牌子刚挂上去,就有村民问:“张道长,这‘符水堂’是不是就是‘神仙堂’啊?

是不是在这里喝仙水,更容易成仙啊?”

张角赶紧解释:“不是神仙堂,就是煮符水的地方,喝了还是保健康!”

可村民们根本不听,还是一口一个“神仙堂”,有的甚至在院子门口摆上了香烛,对着牌子磕头。

张角没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卖出去符水,叫什么都行。

自从搬了“总部”,张角的“业务”更忙了。

每天天不亮,院子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从邻县来的,还有从更远的地方来的,有的甚至前一天晚上就来排队,带着铺盖卷,在院子门口过夜。

张角兄弟三个分工明确:张角负责“念咒语”和“装神仙”,每天穿着道袍,坐在院子中间的桌子后,给每个来买符水的人念两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再假装用手指在碗上画个符;张宝负责煮符水,两口大铁锅从早煮到晚,草木灰和香灰用了一袋又一袋,他煮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只能找小石头帮忙烧火;张梁则负责维持秩序,拿着一根树枝,喊着“别挤,排好队,每个人都有!”

,可他一着急就会喊成“别挤,排好队,每个人都能成仙!”

,反而让村民更激动,挤得更厉害。

小石头的任务也重了,除了收钱,还要给排队的村民发号,防止有人插队。

有一次,一个壮汉想插队,小石头拦着不让,壮汉生气地说:“你个小屁孩,敢拦我?

信不信我揍你!”

小石头虽然害怕,但还是结巴着说:“不、不能插队,大、大家都排队,成、成仙要讲规矩!”

没想到这话管用,周围的村民都帮着小石头,说“就是,想成仙还不排队,神仙才不保佑你!”

壮汉没办法,只能乖乖排到队尾。

张角看着院子里热闹的景象,心里既高兴又忐忑。

高兴的是每天能赚不少钱,堆在屋里的粮食和钱袋越来越多;忐忑的是这“能成仙”的谎言,早晚有一天会被戳破。

有一次,他偷偷问小石头:“你说,要是大家发现喝了符水不能成仙,会不会来找咱们算账啊?”

小石头想了想,说:“应、应该不会吧……大、大家喝了符水,身、身体舒服了,就、就觉得是快成仙了,其、其实是保健康了,一、一样的!”

张角觉得小石头说得有道理,心里稍微踏实了点——反正都是让村民心里舒服,保健康和能成仙,也没差太多。

这天晚上,忙到半夜,张角兄弟三个和小石头才坐下来吃饭。

桌上摆着炒鸡蛋、炖鸡肉,还有一坛酒,都是用卖符水赚的钱买的。

张宝揉着胳膊说:“哥,咱们现在每天煮这么多符水,是不是该再雇几个人啊?

我这胳膊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张角喝了口酒,点点头:“嗯,是该雇人了。

再找两个煮水的,一个帮忙收钱的,省得咱们这么累。”

张梁也说:“还、还得找个人看着门口的粮食,昨、昨天差点丢了一袋玉米!”

小石头啃着鸡腿,突然说:“道、道长,今、今天有个大爷问我,喝、喝多少符水能成仙……我、我说喝、喝十碗,他、他一下子买了二十碗,说、说要给全家都喝,让、让全家都成仙……”张角一口酒差点喷出来,哭笑不得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还顺着他们说啊!

不过……买二十碗也好,多赚点钱。”

他看着窗外黑漆漆的院子,想着明天又会有很多人来求“仙水”,心里琢磨着:要是这“符水堂”能一首开下去,说不定真能赚够钱,盖个新庙,再也不用过以前的穷日子了。

可他没意识到,这离谱的传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己经超出了他的控制。

邻县有人说“张神仙的仙水能让人飞”,还有人说“喝了仙水能活一百岁”,甚至有个地方的乡绅,准备带着重金来求“仙水”,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神仙徒弟”。

张角的“符水副业”,不知不觉间,己经从一个赚钱的小生意,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的“成仙闹剧”,而他这个始作俑者,只能被推着往前走,想停都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