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红绳谜踪

第2章 银铃秘语

发表时间: 2025-11-06
上午九点,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苏砚坐在会议桌的主位,面前摊着一叠资料,指尖夹着一支笔,眼神专注地盯着投影幕布上的照片——那是林晚秋手腕上的红绳和银铃的特写,红绳的双套结清晰可见,银铃上的“秋”字刻痕深刻,边缘光滑。

“尸检报告出来了。”

张姐推开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脸上带着凝重,“死因确认是机械性窒息,颈部勒痕的纤维成分检测出来了,是一种粗麻绳,市面上很常见,但上面沾着一点特殊的颜料——和死者指甲缝里的深绿色汁液,成分完全一致。

死亡时间精确到昨晚十点半到十一点之间,死者死前没有服用过任何药物,胃内容物里只有一些面包屑和牛奶,应该是晚餐吃的东西。

另外,死者的右手手腕上,除了红绳的勒痕,还有几道浅浅的划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刮过,时间应该在系上红绳之前。”

“颜料?”

苏砚坐首了身体,“什么颜料?

有没有可能是画画用的?”

“是丙烯颜料,深绿色,牌子是‘青岚’,市面上很常见,但这种颜料里添加了一种特殊的荧光剂,一般是专业画手才会用。”

张姐把报告放在桌上,“还有,死者指甲缝里的植物汁液,也检测出来了,是一种叫‘常春藤’的植物汁液,但不是普通的常春藤,而是经过改良的品种,叶片边缘有锯齿,汁液带有轻微的毒性,但不足以致命——和你从槐巷平台上带回来的叶子,是同一种植物。”

苏砚的目光落在投影幕布上的常春藤叶子照片上。

叶子细长,边缘有明显的锯齿,颜色深绿,和她在平台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常春藤……丙烯颜料……”她低声重复着,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林晚秋不是喜欢画画吗?

她的画本呢?

有没有在她的帆布包里找到?”

“找到了。”

林晓立刻递过来一个透明的证物袋,里面装着一个蓝色的画本,“画本被雨水泡得有点湿,但里面的画还能看清。

我们翻了一下,大多是花卉写生,有向日葵、玫瑰、百合,还有一些风景速写,但最后几页,画的都是同一个东西——红绳,还有银铃。”

苏砚接过证物袋,小心地翻开画本。

前面的画都很明亮,色彩鲜艳,看得出来画者的心情很好。

但翻到最后几页,画风突然变了——纸上画着一根缠绕的红绳,红绳的末端挂着一个银铃,银铃上刻着“秋”字,背景是一片黑暗,只有银铃在发光,画得压抑又诡异。

最让人在意的是,最后一页的角落里,画着一个小小的门楼,和槐巷里发现尸体的那个门楼,一模一样。

“这画……是什么时候画的?”

苏砚的手指停在最后一页,画纸的边缘有些磨损,像是被人反复翻看。

“我们问了花店的员工,她说林晚秋最近一个月,每天关店后都会待在店里画画,画的都是红绳和银铃,有时候画到半夜,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对着画本发呆。”

林晓补充道,“还有,我们查了林晚秋的社交软件,她的微博小号里,最近一个月发了很多奇怪的内容,比如‘他又来了’‘红绳在响’‘我躲不掉了’之类的话,没有配图,也没有@任何人,像是在自言自语。”

苏砚皱起眉。

“他又来了”——这个“他”是谁?

是送她银铃的人,还是杀害她的凶手?

“红绳在响”——难道她早就见过这根红绳,听过银铃的声音?

“对了,砚姐,我们还查了林晚秋的通话记录。”

老周推了推眼镜,“她最近一个月,经常和一个陌生号码通话,通话时间都很短,大多在晚上十点以后。

我们试着拨打这个号码,发现是个虚拟号码,查不到机主信息,也查不到通话地点。

但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恢复了一部分通话录音,你听一下。”

老周按下播放键,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林晚秋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恐惧:“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都说了,我不会再画了,你别再来找我了……”电话那头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很低沉,经过了变声处理,听不清具体的音色:“你必须画,因为这是你的命。

红绳己经系上了,银铃响了,你逃不掉的……我不画!

我死也不画!”

林晚秋的声音带着哭腔,“当年的事己经过去了,你为什么还要揪着不放?

你放过我,好不好……”男人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恶意:“放过你?

当年你画下那幅画的时候,怎么没想过放过别人?

现在,轮到你了……”录音到这里就断了。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

“当年的事?

那幅画?”

苏砚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林晚秋当年画了什么画?

和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

“我们查了林晚秋的档案,她三年前从江城美术学院毕业,学的是油画专业。

毕业前,她画过一幅名为《红绳》的油画,获得了当年的全国美术大赛金奖。”

老周调出一张照片,投影幕布上立刻出现了一幅画——画的是一条深巷,巷子里站着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人,手腕上缠着红绳,绳尾挂着银铃,背景是一片黑暗,只有银铃在发光,和林晚秋画本最后几页的画,几乎一模一样。

“这幅画……”苏砚的瞳孔微微收缩,“画里的女人,是不是林晚秋自己?”

“看起来很像。”

老周点点头,“我们问了她的大学同学,同学说,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