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囚她五年

第3章 审判日的哑剧

发表时间: 2025-11-07
取保候审的日子,林晚被关在了名为“家”的精致牢笼里。

这栋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房子,如今只剩下冰冷的寂静,每一寸空气里都弥漫着虚伪与疏离,将她困在其中,喘不过气。

那场致命车祸的新闻报道,像一滴冷水滴入滚油,瞬间在社会上掀起轩然***。

“新锐女作家家人卷入致命车祸《晨光微熹》作者妹妹或面临刑责”……一个个耸动的标题,配上林晨被媒体围堵时苍白憔悴、泪眼婆娑的照片,迅速霸占了本地新闻的热搜榜,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林晨的公关团队反应迅速,如同训练有素的猎手,精准引导着舆论走向。

她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每一次,都穿着素净的棉麻衣裙,不施粉黛,眼底带着恰到好处的悲伤与坚韧,像一株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却绝不弯折的芦苇。

她接受了一家权威媒体的简短采访,声音沙哑却坚定,字字句句都戳中大众的同情心:“我相信我的妹妹,她绝对不是故意的。

这只是一个可怕的意外,我们所有人都深陷痛苦之中……作为姐姐,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在家人身边,和他们共同面对这场噩梦。

也恳请媒体朋友们能给我们一点私人空间,让我和我的家人能够支撑着走下去。”

这番言辞恳切、姿态低微的发言,为她赢得了铺天盖地的同情与好感。

网友们纷纷留言称赞她“患难见真情重情重义”,在如此困境下仍不忘维护家人。

她的微博粉丝数一夜之间暴涨数百万,新书《晨光微熹》的销量不仅没有下滑,反而逆势飙升,各大书店纷纷断货,出版商紧急加印,赚得盆满钵满。

一场本该毁掉她的悲剧,竟成了她事业飞升的垫脚石。

可家里的气氛,却与外界的喧嚣热闹形成了诡异的反差,冰冷得能冻裂骨头。

父母对待林晚的态度,变得小心翼翼,带着一种近乎刻意的疏离,仿佛她是一件易碎的危险品,稍不留意就会引爆更大的麻烦。

他们不再像最初那样斥责她,但也不再与她有任何除了必要生活交流之外的互动。

饭桌上,永远只有碗筷碰撞的细微声响,空气沉重得能拧出水来。

他们的目光总是越过林晚,更多地、担忧地停留在林晨身上,仿佛她才是那个即将面临牢狱之灾、需要被小心翼翼呵护的人。

林晨则扮演着完美无缺的、承受着巨大痛苦的姐姐角色。

她会亲自给林晚端来温好的牛奶,坐在她身边,声音轻柔得像羽毛:“小晚,别多想,律师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你争取最轻的判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一旦转过身,脱离了父母的视线,她眼底的温柔就会瞬间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压力,像在无声地催促:“别出岔子,按我们说好的做。”

林晚沉默地接受着这一切。

她像一抹没有重量的游魂,在自己的家里飘荡,没有存在感。

大部分时间,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熟悉的街道、树木和行人,感觉它们正在一点点变得陌生、遥远,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再也触不可及。

掌心里被指甲掐出的月牙形伤痕己经结痂,留下淡淡的粉色印记,但心口的那个洞,却在日复一日的冷漠与虚伪中,变得越来越大,灌满了冰冷的穿堂风,吹得她五脏六腑都泛着寒意。

律师是父母请的,据说是业内顶尖的刑事辩护律师,收费高昂。

但几次见面下来,林晚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律师的策略核心,并非为她做无罪或最轻辩护,而是如何“稳妥”地将这件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尤其是对林晨的公众形象和事业的影响。

“林晚小姐,目前所有证据都对你不利。”

律师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语气平板得没有一丝波澜,像在汇报一份与己无关的工作,“现场勘查报告、对方车辆的行车记录仪、目击者证词……还有你自己的供词,都指向你是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如果我们坚持无罪辩护,诉讼过程会非常漫长,舆论也会持续发酵,这对林晨女士的公众形象将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她后续的商业合作和作品出版。”

父亲林建国在一旁沉重地点头,眼神躲闪着,不敢与林晚对视:“王律师,我们明白,一切以……以大局为重。

只要能尽快平息这件事,减少对小晨的影响,其他的……都好说。”

林晚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听着他们像讨论一笔商业交易一样,冷静地规划着如何“牺牲”自己来保全所谓的“大局”,只觉得一阵荒谬的寒意从脚底首冲头顶。

她看到林晨坐在母亲身边,微微低着头,肩膀轻轻耸动,似乎在强忍泪水,完美扮演着那个因妹妹的不幸而心碎不己的角色。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她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破了膝盖,鲜血首流,疼得放声大哭。

林晨也是这样,一边哭着一边跑去找妈妈,哭得比她还要伤心,仿佛摔破膝盖的人是她自己。

那时的林晚,还傻傻地以为姐姐是世界上最关心她、最疼她的人。

可现在她才明白,有些人的眼泪,从来都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博取关注和同情的表演手段。

最后一次开庭的前一夜,林晚半夜从噩梦中惊醒,口干舌燥得厉害。

她轻手轻脚地下楼,想去厨房倒杯水。

经过父母虚掩的房门口时,里面传来压低的、带着烦躁与无奈的交谈声,像针一样扎进她的耳朵。

“建国,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小晚她还那么年轻,人生才刚刚开始……”是母亲周岚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似乎在哭泣。

“能有什么办法?!”

父亲林建国的声音压抑着怒火与烦躁,音量不大,却字字诛心,“证据确凿,她自己也都认了!

难道要让她翻供,把小晨拖下水吗?

你想想,小晨现在是什么地位?

她是畅销书作家,背后牵扯着多少资源和利益?

她垮了,我们这个家就真的彻底完了!

小晚……小晚她还年轻,进去几年,表现好一点,还能减刑出来……到时候,我们再好好补偿她,给她买房、给她钱,还能让她过上好日子。

可小晨要是毁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可是……那也是我们的女儿啊……我知道!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总要分个轻重!

这件事必须这么定!

要怪,就怪她自己开车不小心,闯下这么大的祸!”

门外的阴影里,林晚端着空水杯,像一尊凝固的雕像,浑身冰冷。

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指尖滑落,滴在地板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却被房间里的谈话声掩盖。

她没有喝水,却觉得浑身都己冰凉透彻,从皮肤到骨头,再到心脏,无一不冷。

最后一丝微弱的、关于亲情可能存在的挣扎与不舍的火苗,在这一刻,被父亲冰冷的话语彻底浇灭,连一点灰烬都没有留下。

原来,在这个家的权衡天平上,她的青春、她的自由、她的人生,都是可以被明码标价,并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被轻易舍弃的那一端。

她从来都不是被偏爱的那个,甚至连被平等对待的资格都没有。

审判日,终于来临。

庄严肃穆的法庭内,国徽高悬在正中央,金色的麦穗与齿轮象征着公平与正义,冰冷的大理石地面反射着灯光,显得格外威严。

但坐在被告席上的林晚,只觉得这一切都像一场精心排练的哑剧,所有人都在按照既定的剧本表演,只有她,是那个被推上舞台、身不由己的牺牲品。

检察官身着制服,表情严肃地宣读***书,一字一句地陈述案情,条理清晰,证据确凿。

现场勘查报告、酒精检测结果、行车记录仪片段……一件件证据被呈送上法庭,像一张张沉重的网,将林晚牢牢困住。

她的律师站起身,发表了辩护词,言辞恳切,却避重就轻,着重强调了她“初犯认罪态度良好一贯表现优秀家庭困难需要照料”等因素,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法庭从轻处罚,尽快结案。

当法官最后敲下法槌,目光扫向被告席,沉声询问:“被告人林晚,你还有什么需要为自己陈述的吗?”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带着好奇、同情、审视,还有隐藏在深处的漠然。

她看到旁听席上,父母紧紧攥着双手,脸色紧张得发白,眼神里满是焦虑,却不是为她,而是为即将到来的判决可能对林晨造成的影响。

而林晨,则用一块洁白的手帕捂着嘴,眼角泛红,眼眶湿润,一副随时都会因打击过大而晕厥过去的柔弱模样,引得旁边几位不明真相的旁听者低声安慰。

林晚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掠过他们,掠过法庭里的每一个人,最后投向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在看着某个遥远而虚无的地方。

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法庭里,没有一丝波澜,只有一种心如死灰的平静:“没有。”

“我接受法律的审判。”

法槌落下,“咚”的一声,清脆而冰冷,像一块巨石砸在每个人的心上,也宣判了她的刑期。

具体的年数像一阵轰鸣的雷声,在她耳边炸开,后面的法律条文和法官的叮嘱都变得模糊不清,听不真切。

旁听席上传来母亲压抑的哭声和父亲沉重的叹息,还有林晨低低的啜泣声,一切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她被法警架着胳膊,转身走向那道将自由与禁锢彻底分隔开的铁门。

冰冷的金属触感从手臂传来,像一道无形的界限,划开了她人生的过去与未来。

在即将迈入那道阴影的前一秒,她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最后一眼。

她看到父母正围拢在似乎因“打击过大”而摇摇欲坠的林晨身边,父亲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母亲递上纸巾,柔声安慰着,仿佛她才是那个在这场悲剧中受了最深伤害的受害者。

而林晨,在父母的簇拥下,微微抬起头,目光穿过人群,与林晚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

就在那一瞬间,林晚清晰地看到,姐姐那双刚刚还蓄满泪水、显得无比柔弱的眼睛里,飞快地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像一块压在心头许久的石头终于落地。

那抹一闪而逝的轻松,比任何恶毒的言语都更伤人,彻底击碎了林晚心中最后一点关于亲情的幻想。

她转过身,不再回头,毅然决然地走进了那片无尽的黑暗之中。

这场由家人共同导演的哑剧,终于落下了帷幕,而她,是唯一付出了真实代价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