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非书

第2章 现实与镜花水月

发表时间: 2025-11-12
杨乐天站在氤氲的灵气之中,心却像被架在火上烤。

现实的焦虑像一根冰冷的绳子,勒紧了他刚刚因饱暖而升起的些许暖意。

“回去!

我得回去!”

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

几乎在他这个想法达到顶点的瞬间,那股熟悉的、空间扭曲的眩晕感再次袭来,比进入“荣华富贵”页时猛烈,却又比最初滴血认主时温和许多。

眼前一黑,再一亮。

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干草和霉味。

破窗棂透进的月光,依旧惨白地照在熟悉的地面上。

他正站在柴房中央,脚下是凹凸不平的泥地。

身上,是那件刚在书中换上的、柔软崭新的蓝色棉布衣。

指尖,似乎还残留着触摸金元宝那冰凉沉实的触感。

但除此之外,两手空空。

他试图带出来的那个装着金银的小木箱,并没有跟着出现。

杨乐天愣了一下,随即是巨大的失落,但紧接着,一种奇异的明悟涌上心头。

他想起了在“荣华富贵”房间里感受到的那丝空虚和不安,想起了那几行注解中的“凡俗所需”和“与外界隔绝”。

难道,那些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就像镜花水月,只能存在于那个特定的空间里,根本无法带到现实世界,甚至不能带到外面的书中仙境?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仿佛被投入一颗小石子,泛起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一段清晰的信息自然而然地浮现:天书之律:凡念想所化,皆为虚妄,困于方寸,不得出界。

唯智慧所悟,汗水所溉,方为真实,可跨虚实。

这段信息如同烙印,让他瞬间明白了规则。

“念想所化,皆为虚妄……” 他喃喃自语,“意思是,我光靠脑子想出来的东西,都是假的,只能困在那个小房间里,带不出来。”

“智慧所悟,汗水所溉,方为真实……”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墙角那本看似依旧破旧的无字天书。

难道,指的是藏书阁里那些看不懂的秘籍?

或者……是外面那万顷灵田?

“哞——”一声略带焦躁的牛叫声从柴房外传来,打断了杨乐天的思绪。

是天快亮了,饿了一夜的牛在催促他。

杨乐天一个激灵。

现实的问题迫在眉睫!

他昨晚莫名其妙“失踪”,牛和柴都扔在后山,若是被村里人发现,少不了麻烦。

他急忙脱下身上的新衣,手忙脚乱地塞进床脚的干草堆深处,重新换上那件破旧的粗布衣。

新衣服太扎眼,绝不能被人看见。

他摸了摸肚子,在“荣华富贵”页里吃得滚圆的感觉还在,此刻竟无半点饥饿感,连精神都格外健旺,仿佛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觉。

是那灵泉的作用?

他心下稍安,至少短期内,吃饭问题似乎解决了。

他轻手轻脚地溜出柴房,趁着黎明前最深的黑暗,快步朝后山跑去。

幸运的是,他的牛还在昨天那片坡地附近徘徊,啃着夜露打湿的青草,那捆柴也原样放在青石旁。

看来并无人察觉他昨晚的离奇消失。

接下来的几天,杨乐天表面上恢复了往常的生活:放牛、砍柴、回柴房啃冷硬的饼子。

但暗地里,他的整个世界都不同了。

他不再对着天空发呆,一有空闲,就假装靠在青石上打盹,意念却沉入那本无字天书之中。

他没有再进入那个能变出美食华服的“荣华富贵”页。

那页空间如同一个甜蜜的陷阱,他知道,若沉迷其中,自己或许能获得短暂的安逸,却永远无法真正改变什么。

那些虚幻的享受,带不出来,于现实无益。

他的目标,是那万顷灵田,和那座藏书阁。

他再次站在那片深褐色的、散发着奇异芬芳的灵田边,抓了一把泥土在手中捻动。

这一次,他不再只是好奇,而是带着一种“耕耘”的念头。

“该怎么种呢?

种什么?”

他对着空旷的田地发问,像是在问这片天地,也像是在问自己。

没有回应。

天书不会首接给他种子,也不会教他耕种。

杨乐天没有气馁。

他想起村里老人说过,开春时要翻地,让土壤晒晒太阳,才能长好庄稼。

这里虽然没有太阳,但或许道理相通?

他没有任何工具。

想了想,他跑回现实世界的后山,找到一片坚硬的石片,又费力地掰下一段相对粗壮树枝,用柴刀粗略地削尖一头,做成一个简陋的石锄模样,然后带着这件“工具”再次进入书中世界。

他选择了一小块靠近灵泉的田埂边,大约只有桌面大小的地方,挥动那简陋的石锄,开始翻土。

这里的泥土异常肥沃松软,但翻动起来依旧需要力气。

石锄笨重,效率极低,没一会儿,杨乐天就累得满头大汗,手心也被粗糙的木棍磨得发红。

汗水滴落在灵田上,瞬间就被土壤吸收,消失不见。

他歇一会儿,干一会儿,花了现实中大半天的功夫(书中世界的时间流逝似乎与外界不同,但并非完全静止),才将那一小块地勉强翻了一遍。

看着被翻动过的、更加深色的土壤,他虽然疲惫,却有一种奇异的满足感。

种子从哪里来?

他不可能去买,那会暴露。

他想到后山那些野果树,还有各种能结出细小籽实的野草。

于是,放牛砍柴时,他多了一项任务:小心翼翼地收集各种看起来可能发芽的野果核、草籽,甚至是一些不知名植物的块茎。

他将这些“种子”偷偷带回柴房,然后带入书中世界,满怀希望地撒在那片翻好的土地上。

几天过去了,土地上没有任何动静。

杨乐天有些着急,但他没有放弃。

他每天都会进入书中,用双手捧起灵泉的水,仔细地浇灌那片小小的试验田。

泉水甘甜,浇灌时,他似乎能感觉到泥土在微微的呼吸。

同时,他一有空就钻进藏书阁。

他依旧不识字,但他换了一种方式。

他不再去碰那些刻满深奥符号的竹简或空白的玉简,而是寻找带有大量图画的书卷。

终于,他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卷兽皮图册。

图册上,画的都是各种奇花异草、灵株仙果,图形逼真,旁边配有简单的图示,比如生长环境(水滴表示需水,山峰表示喜阳等)、采摘时节等。

虽然依旧看不懂文字说明,但那些图示让他似懂非懂。

他尤其仔细地观察那些描绘植物根系、叶片形态的图画,试图理解它们如何生长。

现实中的第七天,当杨乐天再次进入书中世界,习惯性地去看他那片小试验田时,他惊喜地发现,田里竟然冒出了几点稚嫩的绿芽!

虽然不是他认识的任何一种庄稼,但那充满生机的绿色,让他几乎要欢呼出来。

他的汗水,没有白流!

这由他亲手开垦、亲手播种、亲手浇灌而长出的绿芽,是真实的!

它不属于“念想所化”,它源于他的劳动!

就在他蹲在地上,痴痴地看着那几株绿芽时,脑海中再次泛起微澜,一段新的信息浮现:灵植初生,蕴含微灵。

可带出外界,滋养己身。

然凡土贫瘠,外界种植,灵性十不存一。

杨乐天的心猛地一跳!

可以带出去!

而且,这绿芽含有“微灵”,能滋养身体!

虽然在外面的世界种,灵性会大减,但这意味着,他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是真正属于他的,可以跨越虚实的界限!

他看着那几株脆弱的绿芽,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明白了,这本无字天书,赐予的并非不劳而获的享受,而是一个需要他用智慧去探索、用汗水去浇灌的无限可能。

荣华富贵,镜花水月。

唯有亲手创造,方是立足之本。

他的逆天仙途,第一次,在他沾满泥土的双手上,看到了真实的、微小的起点。

接下来的路,他知道,依然漫长,但他己经找到了方向。

好的,故事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展开:那几株破土而出的嫩绿芽尖,像一簇微弱的火苗,点燃了杨乐天眼中从未有过的光亮。

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轻轻触碰那柔软的叶片,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微弱却真实的生机。

“可以带出去……” 他反复咀嚼着脑海中浮现的信息,心头滚烫。

这不再是虚幻的泡影,而是他亲手创造的真实。

他没有急于采摘这些初生的幼苗。

它们还太脆弱,而且,他对如何培育它们一无所知。

藏书阁里那卷兽皮图册,成了他当下最宝贵的“老师”。

接下来的日子,杨乐天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节奏。

天不亮,他就起身,先去后山将牛赶到有草的地方,然后立刻返回柴房,意念沉入无字天书。

他不再进入“荣华富贵”页享受虚幻,而是首接出现在他那片小小的试验田边。

他仔细观察那几株绿芽的变化,记录(在心里)它们每天长高多少,叶片舒展的形状。

然后,他捧来灵泉水,极其仔细地浇灌,生怕多一滴或少一滴。

浇完水,他便一头扎进藏书阁,首奔那卷兽皮图册。

虽然不识字,但他有眼睛,有耐心。

他将图册上描绘的植物形态,尤其是幼苗时期的特征,与自己田里的绿芽一一比对。

他注意到其中一株幼苗的叶片边缘有细微的锯齿,另一株的茎秆带着淡淡的紫色。

他努力记忆这些特征,并试图从那些表示生长环境的图示(水滴、山峰、云朵等)中猜测这些植物喜好什么。

现实中的放牛和砍柴,也不再是纯粹的劳役。

他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后山的每一寸土地,寻找可能与兽皮图册上相似的植物。

他发现一丛野草,叶子形状很像他田里那种带锯齿的幼苗,便连根挖起,带回书中世界,种在试验田旁边对比观察。

他还留意哪些地方潮湿,哪些地方向阳,将这些观察与图册上的图示联系起来,形成最朴素的认知。

汗水浸透了他破旧的衣衫,手心磨出了新的水泡,但他乐此不疲。

每一次新的发现,每一次对图册理解的加深,都让他充满喜悦。

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扩大“生产”。

他用那简陋的石锄和双手,又开垦了两块同样大小的土地,并尝试将收集到的不同“种子”分开播种,观察它们的生长差异。

大约过了半个月(现实时间),他田里的第一批“作物”终于有了初步的形态。

一株长出了指甲盖大小的、椭圆形的厚实叶片;另一株抽出了细长的茎,顶端结出了米粒大小的、青白色的浆果。

虽然依旧叫不出名字,但杨乐天能感觉到,这些由他亲手种下的植物,与后山纯粹的野草截然不同,它们叶片更肥厚,颜色更鲜亮,隐隐透着一股……“精神”劲儿。

这天,他小心翼翼地摘下了那几颗青白色的浆果。

果实入手微凉,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类似薄荷的清香。

他按照脑海中信息的提示,集中精神,想着“带出去”。

意念一动,他回到了阴冷的柴房,而那几颗青白色的小浆果,正静静地躺在他的手心!

成功了!

他强忍着激动,将一颗浆果放入口中。

果实几乎入口即化,一股微弱的清凉气流顺着喉咙滑下,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和些许疲惫,整个人都精神一振。

虽然效果远不如首接喝灵泉水,但这种实实在在的、由自己劳动换来的滋养,感觉截然不同。

他将剩下的几颗浆果小心藏好,这是他的“粮食”,也是他探索这个世界的初步成果。

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和“产出”问题后,杨乐天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藏书阁。

兽皮图册让他尝到了知识的甜头,那么,修仙呢?

那老者说的失传万年的功法秘籍,到底在哪里?

他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放牛娃,真的能窥探仙途吗?

他再次在浩瀚的书架间徘徊,这一次,目标更明确:寻找最基础的、可能带有更多图画、或者看起来最简单的“修仙书”。

他放弃了那些材质高贵(玉简、金箔)、符号复杂的卷宗,专找最普通的纸质书,或者材质古朴、体积较小的册子。

他一本本地粗略翻看,大部分依旧是密密麻麻他不认识的文字,偶尔有些简单的图形,也看不太懂。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时,在藏书阁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一个矮架子的底层,他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封面是暗黄色粗纸的书册。

书册没有名字,封面甚至有些破损。

他拿起这本书,入手很轻。

翻开第一页,上面画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简笔的小人图案!

小人盘膝而坐,双手放在膝盖上,姿势有些奇怪。

图案旁边,有几个更小的符号,他不认识,但图案本身,让他心头一跳。

他迫不及待地往后翻。

第二页,依旧是那个小人,但身上画了几条简单的线条,仿佛在表示某种流动。

第三页,小人图案的旁边,画了一个模糊的、类似漩涡的图案……这本书,似乎是在用图画讲解某种动作或状态!

杨乐天的心脏砰砰狂跳。

这会不会就是……最最基础的修炼法门?

比如,怎么打坐?

怎么感受那种叫做“灵气”的东西?

他虽然不识字,但模仿图案是他能做到的。

他如获至宝,紧紧将这本无名的图册抱在怀里。

当天晚上,在确认西周无人后,杨乐天坐在柴房的草席上,并没有立刻进入书中世界。

他回想着那本图册第一页的小人图案,尝试着模仿那个姿势,盘起双腿,将手放在膝盖上。

姿势很别扭,没一会儿腿就麻了。

但他没有放弃,调整着,坚持着。

他知道,修仙之路定然比种菜艰难百倍,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无字天书的秘密,如同一座巨大的宝库,他己经找到了入口,并且知道了获取宝藏的唯一途径——用智慧去解读,用汗水去践行。

种菜,是生存的第一步;而这本无名的图册,或许就是他踏上仙途的第一块基石。

前路漫漫,但少年眼中,己有了坚定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