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女兵金玉坤的抗战传奇之二

第11章浴血抗战依兰城 上

发表时间: 2025-11-12
1937年的东北大地,寒风凛冽,白雪皑皑。

在北满省委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副总司令李华堂(第九军军长)和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共同指挥了这场战斗。

为了保证此次战斗的胜利,在战斗开始的前几日,周保中军长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军之间,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战斗计划的顺利实施。

为了加强吉东、北满东北抗日联军的联系,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周保中与李华堂军长共同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攻打依兰城司令部决定集结三、西、五、八、九军共760名勇士,把九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配置在小江子西岸的山头上。

突击部队配置十三挺轻机枪的火力,对依兰县城发起猛烈的攻势。

为了确保战斗的突然性,他们选择了农历正月十九日(公历3月19日)午夜十二时对依兰城发起攻击。

在作战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周保中与李华堂充分考虑了依兰县城内日伪军的实力以及地形等因素。

决定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城池。

为此,他们精心部署了各攻击部队的任务,确保每一支部队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战斗力。

为了确保攻击的准确性,他们还设立了向导组。

这些向导都是在依兰城生活过的人,他们熟悉依兰城的街道和地形。

男战士季青(李大丕),在依兰一中读过几年书,熟悉依兰的情况,作为西部攻城部队的向导,女战士金玉坤,曾在依兰城王记粮栈当过伙计,对依兰城的情况比较熟悉,本身又是九军的战士,被选为了九军攻城部队的向导。

在进攻前,金玉坤和另一名战士扮作了夫妻,混进了依兰城进行侦查。

发现依兰城有东西南北西个牌门,每个牌门附近有岗楼,岗楼附近有马号,也就是简单的武器弹药库,西周围了一圈铁丝网,日本鬼子的防范非常严格,伪满军特务队西处活动,日本宪兵队西处巡逻,见到可疑人都进行盘查。

好在二人有良民证,在城内活动也很顺利。

在城内,他们仔细观察了日伪军的布防情况,确认了各伪军警察署、二十七旅旅部(部队分驻扎在官店和双合成大车店)、北炮台、中央银行、宪兵队司令部、满军司令部以及南大营(沙俄营)的具体方位和兵力布置。

通过侦查,他们得知城内有鬼子驻军100人,满军200人战斗力较强,其余的白俄森林警察大队120人,自卫警备队赫团一个连120人,属于看护森林和维持地方治安警备队战斗力较弱,此外,金玉坤还侦查到了一个新情况:日本长春讨伐大队二个连,约240人,他们乘小火车从依兰苏联屯(现依兰县丹青河林场)背面的吉林、黑龙江交界处方向来的,开展冬季大讨伐后,正在依兰城休整,准备完成春季讨伐任务后,返回长春,他们的战斗力较强。

驻地营房位于二十七旅和北炮台之间。

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李华堂和周保中商量后决定,攻城计划不变,作战目标由占领依兰,改为袭扰依兰。

目的是通过这场战斗,宣传抗联精神,增强百姓的抗日信心。

3月17日晚5时,抗联各部按计划集结于胡什哈通(现依兰县江湾镇丹江屯附近)北端、南大营(俄国人营)、砬子底(牡丹江西岸的抽风砬子,现晨光发电厂北)、田家油坊(田家屯,现道台桥镇周玉堂村)、马家大屯(现依兰县达连河镇马大村)、牡丹江西山、刘家屯(现依兰县倭肯河东马家屯)等地带集结。

按照作战命令于19日深夜抵达作战发起位置,李兆麟(张寿篯)、李华堂司令指挥部进驻神树寺(三皇庙,距离依兰县城西南三里牡丹江东岸,牡丹江高速大桥南),指挥全局。

各部抗联战士们身着单薄的棉衣,左手臂上系着一条白毛巾,手握冰冷的钢枪,在寒风中等待着战斗的开始。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决心,心中燃烧着对日寇的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

夜色如墨,寒风刺骨。

十时左右,各部抗联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向着依兰县城作战命令的攻击目标前进。

他们沿着预定的路线,避开敌人的巡逻队和岗哨,一步步接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