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的冬夜,长沙城岌岌可危。桓阶独坐府中,指尖划过案上舆图,
烛火在他深不见底的眸中跳动。城外是刘表大军压境,城内是太守张羡病重垂危。“伯绪。
”张羡气息微弱地躺在榻上,蜡黄的脸上泛起回光返照的红晕,“我死后,你当如何?
”桓阶不答,只是将药碗递到他唇边。碗沿磕碰牙齿的细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你为我献计联曹反刘,如今曹操被袁绍牵制在北,援军不至,长沙将破矣。”张羡苦笑,
“我成了你的棋子,对吗?”桓阶垂眸:“明府何出此言。”“我看得明白,
你心中装的不是长沙,不是刘表,也不是曹操。”张羡突然抓住桓阶手腕,力道大得惊人,
“你究竟为谁效力?”桓阶轻轻挣脱,为张羡掖好被角:“为天下苍生。”张羡大笑,
笑出泪来,旋即剧烈咳嗽,血色染红帕子。桓阶静静看着他咽气,方起身合上死者双目。
“为天下苍生?”他低声自语,唇角勾起一丝自嘲,“也许,只为一人罢了。”城破时,
桓阶没有逃。他端坐府中,等待刘表士兵破门而入。然而先来的却是一道黑影,翻窗而入,
轻如落叶。“走。”来人一身夜行衣,只露出一双清冽的眼睛。桓阶不动:“陈季弼,
你不该来。”陈矫扯下面罩,烛光映照出他棱角分明的面容:“江东已定,主公有令,
召你回去。”“我现在是刘表的阶下囚,如何走得脱?”陈矫不答,
直接从怀中取出一枚令牌放在案上。令牌青铜所铸,上有“丞相府”三字。“曹操的令牌?
”桓阶挑眉,“你投了曹公?”“为你。”陈矫言简意赅,拉起桓阶,“刘表已下令,
明日要将你斩首示众。”桓阶终于起身,却道:“我不能这样走。刘表欲以妹妻我,
我若应下,可作内应。”空气骤然凝固。陈矫盯着他,眼中情绪翻涌,
最终归为平静:“随你。”他转身欲走,桓阶拉住他衣袖:“季弼——”“十年了,桓伯绪。
”陈矫背对着他,声音低沉,“自广陵一别,你我在不同阵营周旋,我知你心中有乾坤,
愿陪你演这出戏。但莫要以为,我真不会心痛。”桓阶松开手,指尖微颤。陈矫跃窗而出,
融进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翌日,桓阶应下刘表的联姻,却在新婚夜让“妻子”独守空房。
他站在院中梅树下,取出怀中一枚冰裂纹玉簪——那是陈矫多年前所赠。月光下,
玉簪泛着青冷的光,如同他们无法见光的感情。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
洛阳城中暗流涌动,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白热化。桓阶已是曹丕麾下重臣,
而陈矫官至尚书。曹操灵前,曹丕看向桓阶:“伯绪先生,父王新丧,当如何?”桓阶不答,
却瞥向角落里的陈矫。二人目光一触即分,陈矫微微颔首。“宜速即位,以安人心。
”桓阶道。曹丕大喜,却又忧虑:“然玺绶在御史大夫处,他乃子建之人。
”桓阶微笑:“殿下宽心,陈季弼已有安排。”果然,次日清晨,御史大夫暴毙家中,
玺绶不翼而飞,却出现在曹丕案头。无人知晓那夜陈矫如何办到,只知他双手染血,
三日不褪。曹丕登基后,桓阶官至尚书令,陈矫为吏部尚书。二人表面疏离,
暗中却联手清除曹植党羽。一日深夜,陈矫潜入桓阶府邸,神色凝重:“丁仪等人已下狱,
但有一事不妙。”“何事?”“他们似乎察觉你我关系,死前恐会反咬一口。
”桓阶斟茶的手稳稳当当:“陛下多疑,若知我二人有旧,必生猜忌。”“我可请辞外放,
避嫌。”“不,”桓阶抬眸,“此时离去,更显心虚。
”他起身从暗格取出一卷帛书:“我有一计,可永绝后患。”陈矫展开一看,
面色顿变:“你要我弹劾你结党营私?”“苦肉计而已。你率先发难,陛下必不信你我有私。
”陈矫攥紧帛书,骨节发白:“太险了。万一陛下顺水推舟,你将性命不保。”桓阶轻笑,
抚上陈矫脸颊:“所以奏章措辞须有讲究,既要狠厉,又留破绽。这朝堂之上,
能辨其中玄妙的,除你我有几人?”四目相对,多年默契尽在不言中。陈矫终是点头,
将帛书纳入怀中。次日朝会,陈矫果然上奏弹劾桓阶,言辞犀利。曹丕果然生疑,
反将陈矫斥责一番,更加信任桓阶。事后,陈矫被罚俸三月。当夜,他翻墙入桓阶庭院,
见对方正独酌月下。“你满意了?”陈矫夺过酒杯,一饮而尽。桓阶又取出一杯,
为他斟满:“陛下今日私下找我,说你有胆识,堪大用。
”陈矫冷笑:“我成了你晋升的踏脚石。”“我们本就是彼此的踏脚石。”桓阶望月轻叹,
“这乱世中,能并肩而行已属侥幸。”陈矫沉默片刻,从袖中取出一支新玉簪,
与当年那支一模一样:“旧的那支,该换换了。”桓阶接过,指尖相触,温暖一瞬即逝。
好景不长。黄初七年,曹丕病重,召桓阶入宫托孤。同时,陈矫被派往河北督察军事。
临别前夜,陈矫莫名不安:“此去经月,朝中恐有变。
”桓阶为他整理行装:“司马懿虎视眈眈,我自有应对。”“我担心的不是司马懿。
”陈矫目光深邃,“是陛下。他病中多疑,若有人进谗言...”“放心,我谨言慎行便是。
”陈矫欲言又止,最终只道:“保重。”他离去后第三日,曹丕果然召见桓阶,屏退左右,
冷不丁问:“伯绪,朕闻你与陈季弼有私,可是真的?
”桓阶面不改色:“臣与陈尚书同朝为官,尽忠王事,无私交可言。”曹丕咳嗽良久,
方道:“朕自知不久人世,有一事要你办。”他取出一枚虎符,“若朕死后,陈矫有异心,
你可持此符调兵诛之。”桓阶叩首领命,掌心沁出冷汗。是夜,他密信陈矫,
只八字:“君在河北,勿回洛阳。”然而半年后,曹丕驾崩,陈矫还是回来了。他不仅回来,
还带精兵三千,驻扎城外。新帝曹叡即位,司马懿趁机发难,暗示陈矫拥兵自重,恐有反意。
朝堂上,众人目光聚焦桓阶——他若为陈矫辩护,必坐实二人有私;若不相护,陈矫危矣。
桓阶出列,声音冷静如冰:“陈矫无诏返京,驻兵城外,确有不当。臣请陛下下旨,
令其交出兵权,入朝自辩。”司马懿挑眉:“若陈矫抗旨呢?”“那便是谋反,
臣请亲自讨之。”满朝哗然。曹叡准奏。桓阶持圣旨出城,单骑至陈矫大营。士兵引他入帐,
见陈矫甲胄在身,正在看地图。“你回来了。”陈矫不抬头。桓阶展开圣旨:“陈矫接旨。
”帐中亲兵手按剑柄,气氛骤紧。陈矫抬手制止他们,缓缓起身:“桓尚书是来取我性命的?
”“交出兵权,随我回朝,可保无恙。”陈矫笑了,笑意未达眼底:“回朝?
司马懿已布下天罗地网,我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有我周旋——”“你周旋不了!
”陈矫猛地拍案,“曹丕死前给你的虎符,不就是用来杀我的吗?
”桓阶瞳孔骤缩:“你如何得知?”“我不仅知道这个,还知道当年刘表妹妹的死因。
”陈矫逼近一步,“她发现你我的书信,你为灭口,亲手毒死了她,对吗?
”桓阶脸色霎白:“季弼,我——”“你总说为天下苍生,其实只为权势。”陈矫声音嘶哑,
“如今新帝登基,鸟尽弓藏,你要用我的人头换你桓氏满门荣耀,是不是?”桓阶闭目,
再睁开时眼中已无情绪:“是。”剑光一闪,陈矫长剑出鞘,直指桓阶咽喉。
亲兵们纷纷拔刀。然而剑尖在喉前半寸停住。陈矫看着桓阶平静的面容,突然收剑入鞘。
“好,”他说,“我跟你回去。”桓阶怔住。陈矫解下兵符扔给他,
又脱去甲胄:“但有一事,我要你亲口答我——这么多年,你可曾有一刻真心?”桓阶不答,
只道:“何必多问。”陈矫大笑,笑出泪来:“走吧,桓尚书。我赌你舍不得我死。
”回城路上,二人并肩骑行,一如多年前离开长沙的那个夜晚。只是这次,走向的是囚笼。
至城门下,桓阶忽然勒马,低声道:“那支玉簪,我一直带着。”陈矫身形一顿。
“陛下赐的毒酒,我换了。”桓阶声音几不可闻,“你喝下的,只是***。”陈矫猛地转头。
桓阶目视前方,面无表情:“司马懿的人会‘劫狱’,你醒来应在荆州。此后,好自为之。
”“那你呢?”“我自有脱身之计。”陈矫深知他在说谎。桓阶此举已是叛国,绝无生路。
“一起走。”他拉住桓阶缰绳。桓阶摇头:“迟了。”城门大开,禁军涌出,
为首者是司马懿。他微笑拱手:“陈将军,别来无恙。”陈矫看向桓阶,对方却已策马前行,
留给他一个决绝的背影。当晚,天牢。桓阶独自坐在草席上,把玩那支冰裂纹玉簪。
脚步声由远及近,牢门打开,来的却是司马懿。“陛下有旨,桓阶结党营私,构陷忠良,
赐死。”司马懿放下毒酒,意味深长道,“陈矫越狱了,伯绪可知情?
”桓阶平静道:“不知。”司马懿轻笑:“你与陈矫这出双簧,唱了二十年,累不累?
”桓阶不答,只问:“我死后,家小如何?”“陛下仁德,只诛首恶。”桓阶点头,
取酒一饮而尽。司马懿满意离去。毒发时腹痛如绞,桓阶蜷缩在地,
恍惚见一双熟悉的手抱住他。“这次换我救你。”陈矫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桓阶想笑,
却呕出血来:“你…总是…不听话…”“听话就不是陈季弼了。”意识模糊间,
桓阶感觉被背起,颠簸中离开牢房。他伏在陈矫背上,如许多年前那个夜晚。
“季弼…”“嗯?”“玉簪…在内襟…”陈矫脚步一顿,声音沙哑:“知道。
”“那一夜…在长沙…我本打算跟你走的…”陈矫没有回答,但桓阶感觉颈间有湿热滴落。
建安十三年的往事浮现眼前——长江畔,陈矫将玉簪塞入他手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待海内一统,我必寻你。”他答:“若各事其主呢?”“那就下一盘棋,看谁的主公能赢。
”而今棋局终了,他们输了天下,却赢了彼此。桓阶再醒来,是在南下的马车里。陈矫驾车,
背影挺拔如昔。“我们去何处?”他轻声问。陈矫回头,眼中有了光:“天涯海角。
”车帘外,晨曦初露,照亮前路。桓阶抚过怀中玉簪,微微一笑。这乱世浮沉,
他们终究挣脱了枷锁。至于前方是桃源还是新的牢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他们同行。
车行三日,至汝南地界。陈矫择一僻静客栈歇脚,将桓阶安置在二楼客房。连日颠簸,
桓阶面色苍白如纸,毒伤未愈,时常昏睡。陈矫守在一旁,指尖搭在他腕间,
感受那微弱却持续的脉搏。“水…”桓阶梦中呓语。陈矫扶他起身,小心喂水。烛光下,
桓阶眼角细纹清晰可见。陈矫想起建安五年在许都初遇时,对方尚是意气风发的尚书郎,
而自己只是广陵来的无名小吏。二十年弹指过,他们从青丝到华发,从陌路到知己,
再到如今这亡命天涯的境地。“看什么?”桓阶不知何时醒了,声音虚弱却带笑意。
“看你老了。”陈矫语气平淡,手却轻轻拂开他额前散发。桓阶低笑:“彼此彼此。
”窗外忽然传来马蹄声,由远及近。陈矫瞬间警觉,吹熄蜡烛,移至窗边窥看。夜色中,
数骑黑衣人在客栈外勒马,为首者抬头望向二楼,目光如鹰隼。“司马懿的人。
”陈矫退回榻边,扶起桓阶,“走。”后窗临河,陈矫系好绳索,助桓阶先行滑下。
自己则取出发簪,在门框刻下一个不起眼的印记,方紧随而下。二人刚登上来时备好的小舟,
客栈已火光冲天。陈矫摇橹,舟行如箭,逆流而上。“他们怎知我们行踪?”桓阶倚坐船头,
蹙眉深思。陈矫不答,只奋力摇橹。直至天明,舟入一片芦苇荡,方停橹歇息。“你怀疑我。
”桓阶突然道。陈矫取水囊的手一顿。桓阶苦笑:“若非我体内有余毒未清,
你此刻怕是已剑指我心口。”“是司马懿的离间计。”陈矫终于开口,将水囊递给他,
“我们中间有内鬼,但不是你。”“何以见得?
”陈矫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符:“那夜劫狱太顺利。这是从天牢狱卒身上取得的,
是司马府的令牌。”桓阶接过铜符,指尖摩挲其上纹路:“司马仲达这是要猫捉老鼠,
看我们自相残杀。”“所以他不会立刻下死手。”陈矫望向前方浩渺烟波,
“我们要在他失去耐心前,逃出他的掌心。”舟行数日,至新野境内。陈矫弃舟登岸,
买了两匹瘦马,继续南下。沿途所见,令人心惊。曹叡即位后,徭役加重,百姓面有菜色。
时有小股流寇劫道,见陈矫剑法凌厉,方悻悻退去。这日傍晚,二人寻一处破庙过夜。
陈矫生火取暖,桓阶靠坐柱下,忽道:“当年在长沙,你也是这般生火。
”陈矫添柴的手微微一顿。火光跳跃,映出他侧脸轮廓。“那夜你说,愿陪我演这出戏。
”桓阶轻声,“如今戏落幕了,可后悔?”柴火噼啪作响。许久,
陈矫方道:“我从未当它是戏。”庙外忽然传来脚步声。陈矫按剑起身,见一老僧拄杖而入。
“施主莫惊,贫僧是此庙住持。”老僧合十行礼,目光扫过二人,“夜寒露重,
可要一碗热汤?”陈矫警惕未消,桓阶却微笑还礼:“有劳大师。”老僧煮汤时,
陈矫始终手按剑柄。直至汤沸,老僧先饮一口,证明无毒,陈矫方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