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生产领域机械化程度的加深,生产商对制造消费品的新机器的运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机器制造领域的技术革新。
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工具变得更重、更结实,机械的自动化和精确程度提高, 同时更加易于操作。
电力技术被迅速应用于照明、电讯、城市交通运输、加工工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推动社会发生持久、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一、1851年水晶宫世界博览会 (一)世博会的源起 詹姆斯·瓦特引导的工业革命使欧洲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科技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速度,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带动了社会结构根本上的变动。
机械批量生产的出现,在生产者、批发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新的链接。
先后步入资本主义的欧洲各国,为了加强国际贸易往来,国家间开始取消关税壁垒。
为了鼓励出口贸易,各国之间积极举办大范围的交易会。
交易会是实现远距离商贸活动的重要方式,能将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各地的产品汇集于一处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易,并提供一定的自由权限和免税优待,甚至取消某些税卡,从而促进了主要经济区之间的贸易活动,为远距离的商品交换提供了可能性。
为了集中展示工业革命在世界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各国工业发展的特色、实力与水平,英国艺术学会建议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工业产品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工业博览会。
由于博览会是在被称为“水晶宫”的展览馆中举行,所以被称为水晶宫世界博览会。
水晶宫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实质上是英国企图炫耀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工业社会生活体系的行为。
水晶宫世界博览会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博览会,在各方面为后期同类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二)水晶宫建筑的特点 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主体采用了批量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
为了博览会能顺利进行,在1850年3月13日,英国就组织了一次国际性建筑设计竞赛,建筑委员会发出了全球竞赛邀请,开始征集展馆的设计方案。
提出6条标准:① 结构经济;② 能够放置所有展品;③ 能够供参观者自由通行;④ 建筑具有大尺度;⑤ 有集中场所;⑥ 能够体现国家的建造水平。
在组委会为方案发愁的时候,英国园艺师、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 (Joseph Paxton,1803—1865)来到亨利·科尔的办公室,向委员会提交了“水晶宫”设计方案,并保证9天内完成方案设计。
这是一份匆匆拟就的设计方案,但造价低廉、建造周期短、可实施性强。
“水晶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种原产地为圭亚那的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