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铃铃”吵闹的电话***吵醒了老七的午休。
“爸,我又给你找了一家养老院,下午带你去看看。”
电话那头女儿大声说道。
“哦”老七叹了一口气,“我还没老。
我能走,去养老院干嘛。
去了几家也不合适。”
“爸,你现在能走,过段时间突然不能走怎么办。
我们上班都忙,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我们都来不及赶回来。”
“你就盼着我有点毛病是吧,不盼我点好。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不孝子孙。”
老七越来越气愤的回答道。
“好了,好了爸。
电话里不跟你吵架,你在家等我,我己经请假回来了。”
老七今年76岁,老伴去世得早,自己一人把唯一的女儿拉扯大。
自从老伴离开后,老七一首未娶。
女儿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现在,老七就独自一人生活着。
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虽然还硬朗。
但岁数不饶人,再健康的身体,也多多少少会有点毛病。
这不前两年,腿脚突然就走路不利索了。
女儿看在眼里,也无能为力。
本身工作就忙,再加上还有孩子照顾,自己老爸的身体状况虽然心里担心,但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思索再三,决定把老七送到养老院去,因为这样也算稳妥。
毕竟养老院的服务比较全面和细致,有什么事能及时得到帮助。
“养老院,养老院。
就知道把我送到那里去,到了那里我死得更快。”
老七没好气地嘟囔着,从床上起身下来穿好衣服准备出门。
“我这就出去,让你回来找不到人,急死你。”
老七居住的社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区,早些年曾是单位分配的住房。
自他年轻时起,便在这个熟悉的地方安家落户,与相伴多年的老伴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这里的邻居们都是原单位的同事,彼此之间相处得跟家人一样亲密无间。
多年来,他们互相照顾,亲如一家。
在这个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地方,老七从不感到孤独,反而时刻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全感。
这个小区虽然年代久远,但环境还算不错,绿化很好,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小区里的房子都是多层建筑,每一栋楼都被绿树环绕,鸟语花香。
在这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安静而私密。
老七的家在一栋楼的三楼,他常常坐在阳台上,欣赏着这片美丽的社区,感受着这份宁静和安详。
在这个社区里,人们互相熟识,互相照顾。
每当有邻居需要帮助时,其他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老七。
每当他在家里感到孤独时,他就会下楼和邻居们聊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故事。
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友谊的珍贵。
这个社区对于老七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感情的家园。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和邻居们的情感和回忆。
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人情的厚重。
这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让他对这个社区产生了深深地眷恋。
“七大爷,出来遛弯啊。”
社区的小刘见到老七热情地打着招呼。
“是的,是的。
出来透透气。”
老七的情绪不太友好,尽量应付着回答道。
“怎么了,七大爷。
您这是身体不舒服吗?
需要帮忙送医院检查一下吗?”
小刘发现了老七的不对劲,关心地问道。
“唉,别提了。
我那个闺女非要把我整到养老院去。
你说我身体没问题,能走能动,又不是老年痴呆,我去那里干什么。
我看,他就是盼着我早点死。
刚才又来电话说带我去看看新找的养老院。
我这个气啊。”
老七跟小刘没好气地讲着刚才在家里发生的事。
“是这样啊,我明白了七大爷。
这样,您跟我到社区去,我跟您讲讲这个事。
正好我们也在做宣传,就是有关养老问题的。”
接下来小刘的解答能舒缓老七心中的不满情绪吗。
近几年,国家在养老上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方法近几年,国家在养老上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方法,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其中,社区养老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养老模式。
到了社区办公室,小刘让老七坐在会议室。
倒了一杯水后,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些文件。
仔细地给老七讲解着。
“七大爷,您看。
我们也是刚接到通知,这不文件还是热的。
上面就说了有关社区养老的一些政策。”
“社区养老,就是说不用去养老院了吗。”
老七疑惑地问道。
“是的,七大爷。
您看文件提到社区养老是指以社区为依托,将养老服务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
这种养老模式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让老年人在社区中享受到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小刘,耐心地讲着政策。
“哦,哦”老七仔细地听着。
心里觉得确实有道理。
就在此时,老七的电话又响了。
打断了小刘的讲解,也打断了饶有兴趣的老七。
“爸,我到家里,你怎么不在啊。
你去哪里了,真让人着急。”
女儿焦急地问道。
“怎么,你不是盼着我早死吗。
我就在江边呢,来晚了你就见不到我了。”
老七也赌气地回复道。
“爸,你怎么这么说呢。
我盼你死干嘛,你在哪里,快点告诉我。”
“我在社区小刘的办公室,要不是小刘发现我不对劲,你就见不到我了。”
“你等我,我就来。”
几分钟后,女儿急匆匆地赶到社区。
进门看到老七安然无恙,内心的焦急转化为悲伤,哭了起来。
“爸,你怎么这样。
你没事就好。
小刘,我爸没事吧。”
说着,全身打量着老七,生怕磕到碰到。
“姐,七大爷没事的。
我出门看到七大爷情绪不好,一问才知道七大爷不想去养老院才情绪低落。
这不我就把七大爷叫到这里,给他讲社区养老政策呢。
现在你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国家政策怎么说”小刘耐心地跟他们说道。
“哦,哦。
小刘你看,我平时上班整孩子每天脚不沾地,我爸身体这两年又有点小毛病,去年看到他腿脚不利索了,我的心里就慌了。
你说他一人在家,出点什么事,我这不能第一时间赶到,这不就来不及了吗。”
“你就不盼我点好,我能有什么事。
能走能吃的。”
“万一呢,我说的万一。”
女儿情绪又开始激动起来。
“没有万一。”
老七也开始赌气。
“七大爷,姐。
你们不要激动,先听我说。
你来之前我正在给七大爷讲咱们社区养老的一些政策,您坐下来,我继续慢慢跟你们说。”
小刘耐心地说道。
“七大爷,姐。
您看通过社区养老模式的推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老年人可以在自己的社区中享受到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同时也可以与邻居交流互动,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和谐。”
“哦,哦。”
老七和女儿继续听着小刘讲解。
“也就是说,我爸现在一个人住在家里,也会很安全吗。”
女儿关心的问道。
“是的,姐。
为了更好地推行社区养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提高了对老年人的补贴标准,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经费保障。
其次,政府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那咱们社区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服务呢。”
女儿听进去了,也理解了很多。
“嗯,我现在回答您的问题。
在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在社区中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外,社区还会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和健康指导。
此外,社区还会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小刘详细的解释着政策。
“要这么说,咱们社区己经为老年人想的很周到了。
这样我爸继续住在这里,我就放心了。”
女儿心里轻松了许多。
“姐,这是国家政策。
我们社区也在围绕国家政策结合实际逐步完善相关服务,但可以保障的是,七大爷在咱们社区是可以继续快乐生活的。”
小刘解释道,“住养老院的老人都是刚需群体,就是那些长期卧床不能行动的老人,到养老院那是合适的。
像七大爷这样的,去了养老院看到他们天天躺在床上,心里也不是滋味。
你说对吗。”
“啊呀,小刘。
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我爸能走能活动是一方面。
主要还是要看心里承受和环境。
要你这么说,我爸去养老院住几天,就感觉自己也快不行了,反而病的更快。”
“是的。”
小刘肯定回答道。
“我就说了吧,你老想让我早死。
你说我去了那里,全是走不动道的,我心里怎么想,我肯定是没有活力了。”
“七大爷说的对,你这个情况属于活力型老人,要健康乐观的生活才对。”
小刘补充道。
“爸,我不是也不知道这些吗。
我就是担心你身体,你说我妈走得早,你一个拉扯我不容易,你就是我的全部和大山,有你在就有家在啊。
我真的怕失去你。”
说着,女儿哽咽起来。
“傻孩子,你也是爸爸的全部。
爸爸为了你也要健康的活着,还要看外孙女出嫁呢。”
“爸,咱们回家。
养老院的事不提了,咱也不去了。
社区现在这么好,咱就在家里好好生活。
我去买菜,中午给你包饺子。”
说着转向小刘“刘啊,要不一起到家里吃饭吧,今天多亏了你了。”
“七大爷,姐。
我就不去了,能帮到你们就是我们社区的工作。
七大爷现在只要心情舒畅,其他的政策到位后,咱们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
小刘看到老七和女儿的变化,心里知道做好社区养老工作是自己接下来的主要方面。
像文中老七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家庭遇到的。
老年人在养老方面有哪些选择呢,我们来看看。
第一种是居家养老,这种方式是最普遍也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居。
家养老可以享受到家庭和亲情所带来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也方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
第二种是社区养老,社区养老可以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支持。
第三种是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可以让老年人在专业的养老机构中得到全面的照顾和服务,同时也可以结交更多的同龄人。
那么,哪种养老方式会好些呢?
其实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不同,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
《新时代养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