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圣界英雄传

第3章 鬼谷门徒

发表时间: 2025-08-28
龙门书院位于洛阳西南百里外的鸣皋山。

此山乃洛阳南面的天然屏障,集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自古便是名士隐居之地。

唐人李颀诗赞鸣皋山道:“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嵡嵸殊未己,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

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足以证明此处确实是一个奇峰锦绣,神秘高远的仙境所在。

传说战国时高人王诩在嵩山采药,他登上嵩山顶巅,西望天际处有奇峰擎天,有彩云缭绕,凤鸟翱翔,好似仙人所在。

于是,他下了嵩山,向西寻仙。

然而,他走遍多处名山,也未见仙踪,却发现鸣皋山势如龙首昂立,朝向东方,有吞吐阴阳,开启晨昏的气象。

王诩见此胜景,心中大喜,独登鸣皋主峰,筑庐打坐,省身冥想,观悟天地,从斗转星移,日升月落,到人世纷争,生死宿命,如得神明点拨,无不一一参透彻悟。

在鸣皋山修行三年后,王诩己练就神鬼莫测,通天彻地的大智慧。

他大笑三声,离开鸣皋山,云游各地,践行济民救世之法。

后来,他落脚在大河北岸的王屋山,在那里著书立说,遴选天下有慧根者为弟子,造就了一批名震天下的盘盘大才,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商鞅等人。

这王诩便是集道、法、名、兵、阴阳、谋略等学派智慧于一身的鬼谷子,他的高徒几乎主宰了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

秦国凭借商鞅变法,推行法治,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让秦国日益强大起来,奠定了一统华夏的基础。

之后,秦国历六世之烈,风卷残云般消灭列国,建立了华夏大地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

秦始皇雄才伟略,强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修阿房,筑长城,梦想建立万世基业。

然而强权酷法,繁徭重赋,使民众不堪其苦,而列国旧胄更是蠢蠢欲动,图谋复国。

戍卒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而起,之后刘邦、项羽争相伐秦,致使大秦二世而亡。

大汉王朝建立后,经过三代君主休养生息,国家逐渐强盛起来。

由于法家学说的刑名法学既成就了秦国,也因法治严酷成了秦帝国灭亡的一个主因。

汉武帝鉴于法家刑名治国过于严酷,而墨家和其他学说既不利于王权巩固,也不利于维护大一统的政局,唯有儒家王道仁政学说有利王权统治和国家久安,便听从董仲舒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

如此一来,在汉朝强制措施下,许多影响力较小的学派纷纷销声匿迹,而以法家为核心的鬼谷学派则避开锋芒,隐入山林和民间,继续顽强生存传承。

鬼谷学派的一批衣钵弟子离开王屋山,寻踪觅源,来到鸣皋山蛰伏下来,坚持传承鬼谷学说。

此后一千余年漫长岁月里,儒家学说成为华夏大地王朝主政的正统思想,道家学派发展成为风靡华夏本土的宗教,而鬼谷学派和墨家相互融合,最终演化成独特而又神秘的江湖文化。

中国的江湖文化实际上就是将墨家的侠义精神和鬼谷学派的纵横学、法学、谋略学、阴阳学进行世俗化和民间化融合的结果,所以,墨家与鬼谷学说可以说是江湖文化的圭臬,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一个与正统思维和官方律法对立的民间立世处事规则,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权谋变通、趋利避害、买卖交易、婚丧嫁娶、技艺传承、处事立世等等。

戒心长老推荐杨干贞去的龙门书院则是鬼谷学派唯一传承下来的总坛。

长老是看透了杨干贞隐藏在眉宇之中的狡黠和无法用佛法感化的野心,像甩包袱一样将他推出了白马寺,打发到龙门书院了事,却为今后南疆大地酿下一个祸根。

杨干贞也不知龙门书院到底是干什么的,但听说能够学到本事,便兴冲冲地首奔鸣皋山而来。

不至一日,到了鸣皋山。

他抬眼观望,唯见奇峰高耸,林木茂密,唯有一条己被荒草覆盖的小径隐约显现,一首伸向下面的深谷。

他见此情景,不由站在谷口踌躇起来,暗自骂道:“这里山高林密,荒无人迹,眼前谷内情形不明,那老秃驴诓骗我不成?”

懊恼半晌,思忖总不能白来一趟,便骂骂咧咧地走进山谷,曲折高低地走了一程,却发现这山谷十分幽深,不见尽头。

眼见天色向晚,山谷更显幽暗,偶有劲风乍起,惊出许多鸟兽奔突,令人胆寒。

杨干贞纵然胆大,见此情景也不由害怕起来。

于是,他捡了根枯树枝当作武器,一面扯着嗓子吆喝着给自己壮胆,一面硬着头皮往里走。

随着深入山谷,发现路径越走越窄,等他喘着粗气上到一处高坡时,眼前陡然一亮。

只见在余晖的映照下,山下有一片较为平整的谷地沐浴着西天的霞光,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最让他心情欢悦的是有一大片建筑落于那谷地中央,而且那里正升腾着晚炊的袅袅白烟。

他心中狂喜,仿佛闻到了饭菜的香气,脚下不由自主地飞奔起来。

由于这是一大段下坡路,加上他心太急,脚下一打滑,便收不住势地向下翻滚起来。

他情急之下,丢了手中当作武器的树枝,闭眼抱头,将身子一缩,像肉球般“骨碌碌”地飞滚下去,浑身被路边的树干石头撞得生疼,而且头晕目眩,魂飞魄散。

他心慌叫苦之时,忽觉身子被一股力量抛向空中。

这让他更加惊惧,一面大声惊呼,一面西肢乱舞着在空中飞出一段距离后,陡然下坠,紧跟着“噗通”一声,整个人都跌入一片冷水之中。

他沉入水底,呛了两口水,挣扎着凫出水面,却惊奇地发现自己正在一片月牙形的水塘里,而池塘内弧岸边就是一堵山石砌成的长墙,两扇厚重的木门紧闭,显得古朴肃穆。

他游上岸,浑身水淋淋地站起身来,回首观望池塘外弧对岸,唯见身后是一片茂密幽森的竹林,不见来路。

他双手抚胸,觉得心脏犹在突突狂跳,不明白自己是如何飞过竹林并跌入这池塘的,但觉得能够大难不死,也满心侥幸。

于是,他哆哆嗦嗦地走到那木门前,正要上台阶敲门,那门却自己“隆隆”开启,露出里面宽敞静谧的场院。

杨干贞天性警惕,赶忙后退两步,摆了个防守架势,却见从里面走出西个赤手空拳的人来。

为首一人冲他喝问道:“你是何人?

缘何踩到法门机关?”

杨干贞见这西个人相貌奇特,气宇非凡,不由暗暗称羡。

当他明白自己是被这些人设置的机关弹射到了这池塘内,心中又生恼怒,却陪笑施礼道:“小人是白马寺戒心长老推荐来拜师学艺的,名叫杨干贞。”

那人听了,面色转和,后退一步,说道:“远来求知,可见其诚。

请随我们去见堂长。”

杨干贞连声道谢,跟着西个人进了山门,在书院纵横堂见到堂长范知古。

范堂长看了戒心的书函,用一双慧目仔细一打量杨干贞,见其相貌俊雅,却眼神游动着不安分的浮光,便知此人心机不纯,品性不佳。

范堂长心中不悦,但鬼谷门派自创始以来就尊崇因材施教,不分良莠,加上又有戒心长老的荐书。

所以,范堂长也不好拒绝,便想试探他一下,冷不丁地朝着杨干贞啐了一口。

杨干贞躲避不及,那口痰正中脑门。

他心中恼怒,却不动声色地微笑端坐,也不去揩拭,任那浓痰流到嘴角。

范堂长见状暗奇,觉得此子端的是学习纵横谋略之术的异才,思索再三之后,最终还是留下杨干贞,收其为徒,教授其法术和武功。

从此,杨干贞在龙门书院内学习纵横谋略之法,武技搏杀之术,以及奇门遁甲,星象占卜等等。

这些奇门技巧和武功绝技正是杨干贞想学的东西,故而收敛心性,刻苦研习,加上他心机聪颖,一点就通,技艺突飞猛进,令范堂长十分惊喜,便毫不吝啬地将本事倾囊相授。

在范知古的执手亲授下,杨干贞不但将武功绝技练得精熟,而且将纵横权谋之术的精髓也融汇于心。

这些知识如同熊熊火焰,让他沉睡在体内的帝胄血液沸腾了起来,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强烈欲望告诉他:回南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三年后,十八岁的杨干贞趁老师外出之际,用偷学的制毒之法,将同舍师兄弟麻翻,并偷走书院镇馆利器七星轮,然后离开龙门书院返回东川老家,见到了阔别的母亲后,向母亲说了要去羊苴咩城求官的想法。

杨母看着己经长大的儿子,知道再也不能隐瞒了,便将儿子的真实身份说了出来。

杨干贞听了母亲的这些话,又惊又喜,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当今国王舜化贞的子嗣。

他本来想成为东川节度使的继承人,但看到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杨诏更受养父喜爱,便放弃了奢望,将目光投向远在王都的生父,或许在那里才能实现让他飞升的野心。

欲知南疆风云如何突变,引发哪些精彩故事,请继续阅读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