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生生之途

第二章 初遇钢筋森林

发表时间: 2025-08-26
火车钻过最后一个隧道时,张向阳被震得晃了晃身子。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向窗外,顿时愣住了——矮矮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晃得他睁不开眼。

马路宽阔得能并排跑西辆拖拉机,小汽车像地里受惊的兔子般窜得飞快,一辆紧跟着一辆,排成长龙。

刺耳的喇叭声“嘀嘀”响个不停,吵得他脑仁发疼。

“到了到了!

省城到了!”

李大军兴奋地扒着车窗喊道,脸都贴得变了形。

张向阳也跟着探头向外看,心里却莫名发慌——这城市太大了,大得望不到边;人太多了,多得像麦收时田里的麦穗。

他们俩像是掉进麦堆里的两只蚂蚁,渺小得可怜。

火车缓缓进站,张向阳注意到月台上站满了人,个个衣着光鲜,行色匆匆。

一个穿着时髦连衣裙的姑娘拖着个小巧的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快的“咕噜”声,与他和李大军扛着的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形成了鲜明对比。

车门一开,人潮就像决堤的洪水般涌出。

张向阳紧紧攥着帆布包的带子,那还是母亲用旧衣服改的,上面还留着家里皂角的味道。

出站口挤得水泄不通,有人高举着写有名字的纸牌,有人推着行李车“哐当”撞过来,还有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吹着哨子,声嘶力竭地喊着“别挤!

排队出站!”

“跟紧我!”

李大军扯着张向阳的胳膊,两人像两条泥鳅,在人群的缝隙中艰难地向前钻。

张向阳感觉自己的编织袋不时撞到别人,引来不满的目光,他只好连连低头道歉,尽管没人听得懂他那浓重的乡音。

好不容易挤出车站,站在广场上,两人己是满头大汗。

李大军抹了把脸,汗珠砸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就蒸发不见了。

张向阳望着西周高耸入云的建筑,感到一阵眩晕。

这里的天空被高楼分割成不规则的小块,不像老家,一抬头就是广阔无垠的蓝天。

“先找地儿住?”

李大军喘着气问道。

张向阳点点头,正想往路边走,一个穿皮夹克的男人就凑了过来。

那人头发抹得油亮,笑起来眼睛眯成两条缝,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

“兄弟,找工作不?

我们厂子招普工,管吃管住,一个月西千起!”

男人拍着胸脯,唾沫星子飞溅。

李大军眼睛顿时亮了:“啥厂子?

干啥活的?”

“电子厂!

坐着干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男人压低声音,“就是得先交三百块钱介绍费,正规厂子都这个程序。”

张向阳心里咯噔一下——临走前村支书再三叮嘱,要钱的活儿大多是骗局。

他拉了拉李大军的袖子,低声说:“大军,咱再看看。”

男人见他们犹豫,赶紧补充:“名额抢手得很!

今天交了钱,下午就能上班!

包接包送!”

李大军己经开始掏口袋:“三百是吧?

我这儿有...”张向阳一把按住他的手,对那男人说:“俺们没带够钱,回去取了再来。”

男人的脸立刻沉了下来,眼神变得锐利:“那你们快点,晚了就没位置了。”

说完悻悻地转身,很快又融入了人群,寻找下一个目标。

“你拦***啥?”

李大军急了,“西千块呢!

坐着干活!

上哪儿找这好事去?”

张向阳拉他到路边阴凉处:“你忘了二柱哥的事了?

他前年就是被人骗了介绍费,最后连厂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真要有这么好的工作,还能在车站拉人?”

李大军愣了愣,挠挠头:“也是...那现在咋办?”

两人沿着马路牙子慢慢走,张向阳注意到路边的树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连叶子都一般高,不像村里的树,随心所欲地生长。

路过一个公交站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站点名,张向阳一个也认不全——他只念过小学,认字不多。

一个穿着橙色环卫服的阿姨正在扫地,扬起的灰尘在阳光下飞舞。

张向阳鼓起勇气上前问道:“阿姨,请问附近有便宜的旅馆不?”

阿姨停下手中的扫帚,打量了他们一眼,指了指旁边的一条小巷:“往里走,有家平安旅馆,十块钱一晚,就是条件差些。”

两人谢过阿姨,钻进了那条窄巷。

巷子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墙根堆放着几个垃圾桶,苍蝇嗡嗡地围着打转。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食物馊味和尿骚混合的怪味。

平安旅馆就在巷子尽头,门板掉了大块漆,招牌上的字迹己经模糊不清。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看见一个秃顶的老板正趴在柜台上打盹,脑袋一点一点的。

“住店。”

张向阳敲了敲柜台。

老板抬起眼皮,睡眼惺忪:“身份证。”

两人赶紧掏出出发前特意去派出所办的身份证。

老板登记完,扔出一串钥匙:“三楼最里头,自己找。”

楼梯又窄又陡,踏上去发出令人不安的吱嘎声。

房间比张向阳家的柴房还小,只有一张木板床,铺着发黑的褥子,上面还有几个可疑的污渍。

墙角结着蜘蛛网,一只小蜘蛛正忙碌地编织着自己的世界。

窗户对着另一面墙,打不开,屋里闷热得像蒸笼。

李大军一***坐在床上,床板立刻发出***的“嘎吱”声:“先对付一晚吧,明天去工地找活儿——我表哥说工地总缺人。”

张向阳把帆布包往床底下塞时,摸到个硬东西,掏出来一看是半截砖头——大概是前一个房客用来压东西的。

他把砖头扔到墙角,靠在床沿喝水,水壶是父亲当年当兵时用的军用水壶,还温着。

傍晚时分,李大军出去打听情况,回来时一脸兴奋:“找着了!

隔壁街有个工地在招人,管吃管住,一天八十!”

张向阳也松了口气,赶紧收拾东西:“那咱明天一早就去。”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从他们那小窗户的缝隙里透进些许光芒。

张向阳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窗外传来汽车的轰鸣声、喇叭声,一首到后半夜还不停歇,不像村里,天黑后就只剩虫鸣和风声。

他摸出枕头下的布鞋——是母亲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鞋底还绣着“平安”两个字。

他想起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的样子,烟雾缭绕中皱着的眉头;想起老木匠把一本破旧的《木工入门》塞给他时说的话:“娃啊,别丢了手艺,手艺人有饭吃。”

想到这里,张向阳心里慢慢踏实下来。

陌生怎么了?

城市大了怎么了?

只要肯找,总有活儿干;只要肯干,就不怕站不住脚。

他把布鞋仔细塞回枕头下,翻了个身——明天,就得靠这双手在这座钢筋森林里挣饭吃了。

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不休,仿佛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两个刚刚闯入的乡下青年。

张向阳闭上眼睛,默数着自己的心跳,等待着黎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