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街角的店

第3章 豆沙包与旧照片

发表时间: 2025-10-21
凌晨五点,天还蒙着层淡青色的雾,李砚之骑着电动车转过街角时,看见昨天那只黑猫正蹲在店门口的台阶上,听见车声,它抬起头“喵”了一声,尾巴轻轻扫过地面——不再是之前那副怯生生的模样,反倒像是在等他开门。

“早啊,小家伙。”

李砚之停下车,从车筐里拿出提前分装的猫粮,倒在台阶角落的瓷碗里。

黑猫凑过去低头吃着,他趁机摸了摸它的背,皮毛比昨天顺滑了些,看来是真把这儿当成了能落脚的地方。

开门时,店里的两只猫己经醒了。

少少照旧蹭着他的裤腿,多多却没像往常那样趴在藤椅上,而是蹲在吧台的抽屉旁,对着抽屉缝“喵喵”叫。

李砚之拉开抽屉,里面放着外婆之前给他的旧相册,不知怎么被多多扒拉到了抽屉边缘,封面上还沾着几根猫毛。

“你倒是会找东西。”

他笑着把相册拿出来,顺手摸了摸多多的头,转身把车筐里的红小豆搬进厨房——今天要做豆沙包,这是昨天答应外婆的,也是他小时候最爱的点心。

红豆是前一天晚上就泡好的,此刻己经吸饱了水,圆鼓鼓的。

李砚之把豆子倒进砂锅里,加足量的清水,开小火慢慢煮。

煮豆子的时间长,他正好趁着这功夫收拾厨房,把昨天用过的蒸屉擦干净,又把面粉、酵母粉都拿出来备好。

砂锅里的豆子渐渐煮得软烂,空气里飘起淡淡的豆香。

李砚之关掉火,用勺子把豆子压成泥,然后倒进不粘锅,加适量的老红糖——还是外婆捎来的那袋,接着开小火慢慢翻炒。

炒豆沙是个耐心活,得不停搅动,不然容易糊底。

红糖慢慢融化,和豆泥混在一起,甜香越来越浓,比昨天的糖糕香味更温润些。

“好香啊。”

少少不知什么时候溜进了厨房,蹲在灶台边,仰着头看他炒豆沙,尾巴晃个不停。

李砚之笑着挖了一小勺放凉,递到它嘴边,少少小心翼翼地舔了舔,眼睛立刻亮了,又凑过来想再吃一口,却被他轻轻推开,“这个太甜,不能多吃。”

等豆沙炒得黏糊糊的,能挂在勺子上不掉,李砚之就把它盛出来放进瓷碗里,让它自然放凉。

接着他开始和面,把面粉、酵母粉和少量温水混在一起,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趁着面团发酵的功夫,李砚之回到吧台,拿起那本旧相册翻了起来。

相册的封面是红色的,边角己经有些磨损,里面夹着外婆年轻时的照片——有她站在老街口的样子,梳着两条麻花辫,手里拿着刚做好的豆沙包;还有一张是外婆和年轻时的外公的合影,两人站在一家小店门口,店门上挂着的木牌上写着“李记点心铺”,和现在的“街角的店”,竟是同一个位置。

“原来外婆以前也在这儿开过店啊。”

李砚之看着照片,心里暖暖的。

他小时候只知道外婆会做点心,却不知道她还开过铺子,难怪外婆总说,老街的空气里,都带着点心的香味。

正看着,门口传来“喵”的一声,是那只黑猫吃完了猫粮,站在门口看着他。

李砚之笑着招了招手,黑猫犹豫了一下,慢慢走进来,蹲在他的脚边,尾巴轻轻晃着。

“以后你就叫‘煤球’吧。”

李砚之摸了摸它的头,“跟多多、少少做个伴。”

煤球像是听懂了,蹭了蹭他的裤腿,又低头舔了舔爪子。

面团发酵好了,变得胖乎乎的,用手一按,能弹出一个小坑。

李砚之把面团取出来,放在案板上揉了揉,排出里面的空气,然后分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剂子。

每个小剂子都被他揉成圆球状,用手掌压扁,中间放上一勺凉透的豆沙馅——豆沙馅要放得足足的,这样咬一口才能满嘴都是甜香,就像外婆以前做的那样。

包好的豆沙包被他放在蒸屉里,盖上盖子二次发酵。

等豆沙包变得比原来大了一圈,李砚之就开大火蒸。

蒸了大概十五分钟,厨房里就飘出了豆沙包的香味——面粉的麦香混着豆沙的甜香,比炒豆沙时的味道更浓郁,勾得人首咽口水。

“叮铃”一声,门口的风铃响了,是早上的老奶奶来了,这次身边跟着老爷爷,两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

“小伙子,我们来啦!”

老奶奶笑着走进来,眼睛一下子就盯上了蒸屉,“这是做的什么呀?

闻着真香。”

“奶奶早,爷爷早。

这是豆沙包,昨天跟您说过的,今天刚蒸好,您要不要尝尝?”

李砚之掀开蒸屉的盖子,里面的豆沙包白白胖胖的,透着淡淡的粉色,是豆沙的颜色渗了出来,看着就很诱人。

“要尝要尝!”

老奶奶赶紧凑过来,李砚之拿出一个豆沙包,用盘子盛着递过去,“刚蒸好的,有点烫,您慢点吃。”

老奶奶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

豆沙馅立刻流了出来,甜而不腻,豆沙的香味在嘴里散开,面皮软软的,带着麦香,和她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模一样。

“好吃!

太好吃了!”

老奶奶眼睛亮了亮,又咬了一大口,“跟我年轻时候吃的豆沙包一个味,那时候你外婆在这儿开了家点心铺,做的豆沙包跟这个一模一样!”

“您也吃过外婆做的豆沙包啊?”

李砚之笑着问。

“当然吃过!”

老爷爷接过话茬,“那时候你外婆的点心铺可火了,老街里的人,谁没吃过她做的豆沙包啊?

后来你外婆嫁给了你外公,才把铺子关了。

没想到现在,你又在这儿开了店,还做出了一样的味道。”

李砚之听着,心里更暖了。

他给老爷爷也递了一个豆沙包,又盛了两碗桂花糖粥,“爷爷,您也尝尝,粥还是热乎的。”

老爷爷咬了一口豆沙包,点了点头,“嗯,就是这个味!

小伙子,你这手艺,跟你外婆一模一样,都是用心做的。”

正说着,门口的风铃又响了,穿校服的小姑娘背着书包跑了进来,一进门就喊:“老板,今天有什么新吃的吗?

我昨天跟我同学说了,他们都让我帮他们带点心呢!”

“今天做了豆沙包,5块钱一个,刚蒸好的,你要不要尝尝?”

李砚之笑着说。

“要!”

小姑娘赶紧掏出钱,“我要一个豆沙包,还要一个昨天的糖糕,再帮我同学带两个豆沙包、两个糖糕!”

李砚之很快把东西装好,递给小姑娘。

小姑娘先咬了一口豆沙包,眼睛立刻睁大了,“哇!

好好吃啊!

豆沙好多,甜甜的,面皮也好软,比我妈妈买的好吃多了!”

她一边吃,一边把剩下的点心放进书包里,“我明天还要来,还要帮同学带!”

“好啊,明天我还做。”

李砚之笑着说。

上午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有熟客,也有新客——大多是小姑娘的同学,还有几个是听老奶奶和老爷爷说好吃,特意来尝尝的。

大家尝了豆沙包,都赞不绝口,有的说豆沙馅甜而不腻,有的说面皮软乎乎的,还有的说,这味道让他们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做的点心。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昨天那个穿浅色连衣裙的姑娘又来了,手里还是拿着相机,身边多了两个朋友。

“老板,我们来啦!”

姑娘笑着走进来,“我昨天跟我朋友说了,你这儿的糖糕超好吃,他们非要来尝尝,今天还有糖糕吗?”

“有呢,今天还做了新的豆沙包,你们要不要也尝尝?”

李砚之笑着说。

“要!”

姑娘的朋友立刻说道,“我们一人要一个糖糕、一个豆沙包,再来三碗桂花糖粥!”

李砚之很快把东西端了过去。

三个姑娘先尝了糖糕,又尝了豆沙包,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这个豆沙包也太好吃了吧!”

其中一个姑娘说,“豆沙馅好香,一点都不齁甜,面皮也软软的,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豆沙包!”

“我要拍下来发朋友圈!”

另一个姑娘拿出手机,对着豆沙包和糖糕拍了好几张照片,“这么宝藏的小店,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

李砚之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心里甜甜的。

他想起外婆说的话,做吃的要用心,用心做的东西才好吃。

现在他终于明白,用心做的点心,不仅能让人尝到甜香,还能让人想起心里最温暖的回忆。

中午的时候,昨天的西装男人又来了,身边还跟着几个同事。

“老板,我们来啦!”

男人笑着说,“昨天跟他们说了,你这儿的东西好吃,他们今天非要来尝尝,给我们来六个鲜肉包、六个豆沙包、六碗桂花糖粥!”

“好嘞。”

李砚之赶紧忙活起来,把刚蒸好的豆沙包和热好的鲜肉包端了过去。

男人们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

“这个豆沙包太绝了!”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说,“我好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豆沙包了,比我家楼下的点心铺好吃多了!”

“以后我们中午就定点你这儿了!”

西装男人笑着说,“你可得多准备点食材,我们公司好多人都想来尝尝呢!”

“放心吧,我会多准备的。”

李砚之笑着说。

下午的时候,太阳渐渐斜了,老街里的人少了些。

李砚之坐在吧台后,看着窗外的梧桐叶,手里拿着那本旧相册。

煤球蹲在他的脚边,多多趴在他的腿上,少少则蹲在窗台上,盯着外面的麻雀。

偶尔有顾客进来,点个豆沙包或者糖糕,吃得满足了,就跟李砚之聊几句,有的问他豆沙包是怎么做的,有的问他外婆以前的点心铺是什么样子的。

李砚之都耐心地回答,还把旧相册拿给他们看,让他们看看外婆年轻时的样子,看看以前的“李记点心铺”。

傍晚的时候,老奶奶和老爷爷又来了,这次还带来了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玉米。

“小伙子,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玉米,刚煮好的,你尝尝。”

老奶奶把玉米递给李砚之,“你做的点心给我们吃,我们也给你带点好吃的。”

“谢谢奶奶。”

李砚之接过玉米,咬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很好吃。

“小伙子,你这店啊,跟你外婆以前的铺子一样,都是让人心里暖和的地方。”

老爷爷笑着说,“以后我们每天都来,看着你这店,就像看到你外婆以前的样子。”

“爷爷奶奶能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砚之笑着说。

七点多的时候,太阳渐渐落下去了,老街里亮起了路灯。

李砚之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关门。

今天的豆沙包卖得很好,剩下的不多了,糖糕和鲜肉包也卖得差不多了。

他把厨房收拾干净,把剩下的豆沙馅放进冰箱里,又把那本旧相册放回抽屉里。

煤球己经趴在门口的小垫子上睡着了,是李砚之特意给它准备的。

多多和少少则蹲在吧台旁,看着他收拾东西。

李砚之锁好门,把“今日供应”的小黑板收进来,上面的字又多了一行:豆沙包(5元/个)。

他背着包,慢慢走在老街上。

晚风拂过,带着梧桐叶的清香,还有豆沙包残留的甜香。

他走到昨天喂煤球的地方,发现瓷碗己经空了,看来煤球己经把这儿当成了家。

回到家,李砚之先给多多、少少和煤球换了猫砂,然后洗了个澡,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给外婆发了条消息:“外婆,今天做了豆沙包,大家都说好吃,还有人说跟您以前做的味道一样。

我还看到了您以前开的‘李记点心铺’的照片,原来您以前也在这儿开过店啊。”

没过多久,外婆就回了消息:“傻孩子,那时候你还小,我没跟你说过。

你把店开在那儿,真好,就像我还在你身边一样。

明天别太累了,记得按时吃饭。”

李砚之看着消息,笑了笑,回复道:“我不累,外婆,您放心吧。

明天我想做南瓜饼,也是您教我的那种,外酥里软的。”

放下手机,李砚之靠在沙发上,多多跳上沙发,趴在他的腿上,少少蹲在他的脚边,煤球则蜷缩在沙发的另一头。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温柔而安静。

李砚之轻轻抚摸着多多的背,心里想着明天的南瓜饼——南瓜要蒸得软软的,和面粉混在一起,揉成面团,包上豆沙馅,煎得外酥里软的,咬一口就能尝到南瓜的香甜和豆沙的软糯。

他好像己经闻到了南瓜饼的香味,看到了顾客们惊喜的笑容。

他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