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学院女先生和她的守护神

第 3章 清醒之路

发表时间: 2025-11-02
祠堂阴冷刺骨,月光透过高窄的窗棂,在青石板地上投下一方惨白的光影。

沈砚清跪在蒲团上,膝盖早己没了知觉,寒意像无数根细针,密密麻麻刺入骨髓。

可她的心,却未随这寒意冻结。

反倒在这极致的寂静与宗族威压里,一段被刻意封存的记忆,冲破了时间的尘埃汹涌而来——那记忆里混着江南盛夏的暖,也裹着永失至亲的痛,关于外祖父,更关于她早逝的母亲。

记忆回溯到江南的那个盛夏,书斋里倒透着几分清凉,墨香与外祖父熬制汤药的淡苦气息在空气中交织。

彼时,母亲林氏己缠绵病榻多日,气色一日差过一日。

府中旁人都劝她守在母亲床前背诵《女诫》,说是女子孝道本该如此,可年迈的外祖父却不。

他总将她带到沙盘旁,用那些边关要塞、军国布阵的话题,悄悄分散她对母亲病情的恐惧,也为她推开了一扇跳出深宅的窗。

“清儿,若你是北漠狼主,拥兵十万欲南下,会择何处主攻?”

外祖父的声音温和,裹着老人特有的沙哑,目光却落在沙盘上,满是期许。

沈砚清却没几分心思,目光总不自觉瞟向内室——那里不时传来母亲压抑的咳嗽声,每一声都揪着她的心。

她胡乱往沙盘上指了一处,连自己说的是哪里都未看清。

外祖父并未责怪,只是伸手轻轻将她的脸扳回,让她的视线重新落回沙盘。

“清儿,”他的声音沉了几分,多了几分郑重,“心乱时,更要锚定眼前事。

天地间的道理,往往是穿透迷雾的唯一依仗。”

在外祖父沉稳的目光里,沈砚清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慌乱,盯着沙盘上的山川沟壑细细思索,片刻后低声说出“声东击西,佯攻雁门、实取云关”的策略。

外祖父眼中瞬间爆发出赞赏的光彩,朗声笑道:“好!

不愧是我林家的孩儿,果然有慧根!”

可这份赞赏没让她欢喜多久,心口反倒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前一日,她在回廊下撞见两个丫鬟私语,其中一个压低声音说:“你看小姐这性子,跟林家那位短命姑奶奶一模一样,都是心思太重、想得太多……不然怎会身子孱弱?”

想得太多……沈砚清的心猛地一沉。

难道外祖父教她这些、让她多想,才让母亲积忧成疾?

难道她此刻学的这些“不似女儿家该懂的东西”,将来也会把她推向和母亲一样的结局?

方才的兴奋瞬间褪去,恐惧与一丝莫名的负罪感紧紧攫住了她,让她指尖发凉。

外祖父似是看穿了她眼底的惶惑,抬手屏退了侍立在侧的丫鬟小厮。

书斋里顿时静了下来,只剩祖孙二人的呼吸声,还有内室里母亲微弱的气息。

“清儿,你以为你娘为何一病不起?”

外祖父的声音里添了深沉的疲惫与悲伤,“不是因她读书明理、想得太多,是这世道,给明白人留的路太窄,套的枷锁却太重。”

“她看透了家族的身不由己,看懂了女子的命运困局,却没力量挣脱,只能把所有郁结闷在心里。

她不是死于‘清醒’,是死于清醒后的无能为力。”

外祖父的目光骤然变得灼热,像炬火般映着她的眼睛,首首烧到她的灵魂里:“我教你读书、识兵阵,从不是让你走你娘的老路。

恰恰相反,是盼你比她强——强到能用这份清醒劈开眼前的荆棘,而非被荆棘吞噬。

你要长出力量,去护你想护的人,至少……别再留你娘那样的遗憾。”

那一刻,沈砚清如遭雷击,浑身猛地一震。

她猛地回头看向内室的方向,滔天的悔恨瞬间将她淹没——她恨自己之前只顾着害怕失去,从没想过要多问问母亲,她究竟看透了什么、又被什么枷锁困住?

恨自己没能早点长大、早点变强,连为母亲分一丝郁结都做不到。

可一切都太晚了。

母亲的病逝,成了她心中一道永难愈合的疤。

而外祖父的话,又将这道疤与“读书明理”紧紧缠在了一起:一边是外祖父的殷切期许与林家的智慧传承,一边是对重蹈母亲覆辙的隐秘恐惧——可这份恐惧,偏偏又成了她往前的动力。

她知道自己不能退,退一步,或许就是母亲那条通往绝望的老路。

记忆的潮水缓缓退去,祠堂里的寒意更甚从前。

沈砚清缓缓闭上眼,两行清泪终于顺着脸颊滑落,无声砸在青砖上。

这泪,为眼前宗族的刁难而落,更为记忆里母亲苍白的面容、那份深藏多年的悔恨而落。

“外祖父……娘亲……”她在心中默念,指尖不自觉攥紧,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尖锐的痛感让她从悲伤中抽离,反倒凝出几分决绝。

正是这份对母亲命运的不甘、对外祖父遗愿的承接,还有那无法弥补的悔恨,共同撑起了她今日的“离经叛道”。

她不能回头,也回不去了。

她必须往前闯,用外祖父教给她的“眼睛”去看世道,用“大脑”去谋出路,走出一条外祖父和母亲都没能走到的、只属于沈砚清自己的路。

哪怕前路是众叛亲离,她也绝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