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红颜砺刃:我的逆袭靠国学

第3章 同学与倪师:救命视频

发表时间: 2025-11-02
陈墨染把家里的抽屉翻了个底朝天,皱巴巴的存折、写着歪扭数字的欠条摊在炕沿上,加起来还不到五千块。

父亲的医药费像个无底洞,妹妹下学期的学费、弟弟的辅导书钱,桩桩件件都在催着她——可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县城里的文员工作月薪三千,连给父亲买进口止痛药都不够。

绝望像院角的苔藓,在不见光的日子里疯长,缠得她喘不过气。

她坐在门槛上,看着父亲佝偻着身子在院子里慢走,每走两步就要扶着墙咳嗽,心如刀割。

“墨染啊,在家吗?”

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像颗石子砸进死水潭。

陈墨染抬头,看到林晓梅穿着米白色羽绒服,手里拎着个水果篮,笑容亮得像冬日里的太阳。

她是陈墨染的高中同学,现在在县卫生院当护士,是这片灰扑扑的天地里少有的鲜亮颜色。

“晓梅?

你怎么来了?”

陈墨染站起身,努力想扯出个笑容,嘴角却僵得不听使唤。

林晓梅走进来,目光在她憔悴的脸上扫过,又落在院子里咳嗽的陈建国身上,心疼地拉住她的手:“阿姨跟我妈打电话,说伯伯病了,你也回来了。

我这两天轮休,就过来看看。”

她把水果篮放在石桌上,“你别硬撑,有事跟我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两人坐在炕沿上,冬末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却暖不透屋里的压抑。

陈墨染把失业、失恋、父亲病重的事一股脑说出来,声音平静,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指尖却无意识攥紧炕席。

林晓梅安静地听着,时不时递张纸巾,等她说完,才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墨染,伯伯这病,西医要是没好办法,不如试试中医?

我认识个特别厉害的中医大师,叫倪海厦,虽然他己经不在了,但留下了好多讲课视频和书,好多人都靠他的理论治病呢。”

“中医?”

陈墨染愣了愣,下意识摇头,“靠谱吗?

我们这附近的老中医,也就治治感冒发烧。”

“不是咱们这儿的!”

林晓梅掏出手机,点开几个视频递过来,“你看,倪师讲得可透彻了,他把人体比作天地,阴阳五行、经络气血都讲得特别明白,不是那种玄乎乎的东西。

伯伯这是常年劳累,寒湿入浸,伤了肝肾,跟倪师说的‘肝主筋、肾主骨’的症状特别像,说不定能有办法。”

陈墨染凑过去,看屏幕。

视频里的倪海厦老师,面容清癯,目光睿智,操着带口音的普通话,把“治未病”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人就像棵树,根系坏了,叶子自然会黄。

治病要从根上治,不能光盯着叶子看。”

“伯伯常年在地里干活,寒湿入浸,肝肾早就亏了,加上饮食不规律,脾胃也弱。”

林晓梅指着视频里的经络图,“倪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不好,吃再多补品也吸收不了。

他的课里有好多调理肝肾、健脾的方子,你可以听听看。”

陈墨染盯着屏幕,心脏突然跳得很快。

父亲总说腰腿疼、没力气,吃饭没胃口,这些症状跟倪师讲的一模一样!

她鬼使神差地点开一个《人纪》课程视频,倪师沉稳的声音透过手机扬声器传来,像一道光,劈开了她眼前的黑暗。

“肝藏血,血养筋,肝血不足,筋就没力气;肾藏精,精生骨,肾精亏虚,骨头就容易疼……”每一句话都戳中了父亲的症状。

林晓梅把几个核心视频链接发她微信,又掏出两百块钱塞她手里:“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先给伯伯买点吃的。

视频里有《伤寒论》《针灸》的讲解,你先看,就算没用,也多条路。”

陈墨染越听越入迷,连林晓梅什么时候走的都没注意。

她把手机架在炕桌上,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把倪师说的调理方法、对应的症状一条条列出来,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父亲的咳嗽声从隔壁传来,陈墨染却觉得心里亮堂了些。

她看着笔记上密密麻麻的字,又看了看手机里倪师的视频,突然觉得——也许,父亲的病还有救,这个家,还有希望。

那天晚上,陈墨染一夜没睡,把倪师的《黄帝内经》讲解视频看了大半。

窗外的星星亮了又暗,陈墨染的笔记本上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辨证思路和药方雏形。

倪海厦老师的声音像一道光,劈开了她眼前的黑暗。

这个素未谋面的逝者,成了她绝境中唯一的浮木。

她反复观看着倪师讲解“排病反应”的一段视频,里面郑重告诫:“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但瞑眩反应,形同病症加重,若辨证不准,便是雪上加霜!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医者不可不察!”

这段话像一记重锤,敲在她刚刚燃起的希望上。

她即将给父亲用的,不是一瓶现成的保健品,而是她这个“半路郎中”亲手开出的、带着风险的猛药。

就在这时,里屋传来父亲又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音空洞得让人心慌。

陈墨染攥着笔记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明天,她就要亲手将药端到父亲面前。

如果……如果她的判断错了呢?

那碗尚未煎出的药,此刻仿佛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