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旧题新缘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8

“林教授的课,你也敢选?”室友的声音陡然拔高,

手里的保温杯 “咚” 地磕在教学楼走廊的瓷砖上,引得路过的两个学生回头张望。

她抓着许念的胳膊,眉头拧成了疙瘩,语气里满是不可置信:“上学期挂科率百分之六十!

百分之六十!我亲眼看见他办公室门口堆的退课申请,一摞摞用长尾夹夹着,

比咱们这学期刚发的《专业导论》还厚半本!”“可是……” 许念攥了攥书包带子,

帆布表面被常年摩挲出的毛边蹭过指尖,带来熟悉的粗糙触感。她垂着眼,声音不大,

却像浸了水的棉线,执拗地绷着,“他讲得真的很好。”这话藏在她心里十年了,

不是临时起意的附和。更没人知道,

她偷偷查过林深的背景 —— 不像学校里其他专职教授,

林深的主业是 “深拓数据科技” 的创始人兼 CEO,

那家以高薪、高福利闻名的科技企业,每年校招名额抢破头,而他来学校当客座教授,

不过是因为公司与学校合作了 “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算是项目的 “附加任务”。

那年她才上小学三年级,家住在老城区的窄巷里。老巷的墙皮斑驳,

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在电线杆上,而一街之隔的新城区,

却是完全不同的模样 —— 整齐的柏油路,带小花园的小区,连路灯都是锃亮的暖黄色。

许念总好奇那边的世界,放学后不爱回家,总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溜过路口的红绿灯,

跑到新城区的街心公园坐着。公园的长椅旁种着几棵蓝花楹,初夏时紫花满枝,

风一吹就落得满身都是。许念喜欢把作业本摊在膝盖上,一边假装写作业,

一边偷偷看不远处的少年。那是她第一次见林深。他坐在公园另一张长椅上,

白衬衫领口系得整整齐齐,袖口挽到小臂,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阳光落在他身上,

连书页的边角都泛着暖光。他很少动,偶尔抬手翻书,指尖划过纸张的动作都格外轻,

像怕惊扰了什么。许念后来才知道,他住在附近的小区,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总来公园背书。

有次数学卷子上的附加题难住了她,草稿纸画了一张又一张,

眼泪还是忍不住砸在 “小明从家到学校” 的题干上。她埋着头抹眼泪时,

一道清清淡淡的声音忽然在头顶响起:“哪里不会?”是那个白衬衫少年。

他手里拿着一支削得圆润的原木铅笔,蹲下来时,身上带着淡淡的、类似阳光晒过的皂角香。

他没直接说答案,而是把她的草稿纸拉到面前,用铅笔轻轻画出线段图,

一步一步标清已知条件,连 “小明走路的速度” 都用可爱的小圆圈圈了出来。“你看,

把路程拆成两段,先算第一段的时间,是不是就清楚了?”那天的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

他讲题的声音像蓝花楹的花瓣,轻软却清晰,把她混乱的思绪照得透亮。许念想跟他说谢谢,

还想问问他看的是什么书,可第二天再去公园时,

却没再见到那个身影 —— 后来听公园扫地的阿姨说,那个爱看书的男生搬家了,

好像是跟着父母去了别的城市。这些年,许念换了学校、搬了家,

却总记得新城区街心公园的蓝花楹,记得那个蹲在她身边讲题的白衬衫少年。

直到去年填报大学,她在学校官网的 “名师介绍” 里看到 “林深” 两个字,

看到照片里熟悉的眉眼 —— 只是褪去了少年气,多了副无框眼镜,

眼神里添了几分拒人千里的清冷。

更让她心跳加速的是介绍栏里的备注:深拓数据科技 CEO,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

客座教授。那一刻,她攥着鼠标的手都在抖,原来命运真的会眷顾,原来他不仅回来了,

还成了能给她未来指引的人 —— 她早听说,林深的课虽然严苛,

但只要能在这门课上出彩,无论是作业拿满分,还是期末考第一,

都有机会获得深拓数据的实习名额,表现好还能直接转正,

那可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的企业。“好有什么用?分高才是硬道理!

” 室友的话把她拉回现实,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她的额头,“念念,你是不是傻?

这课就算听得再明白,期末他不给你过,有什么用?赶紧退了,现在还能换张教授的课,

听说他给分特别松!” 室友顿了顿,又压低声音,“再说了,谁不知道林深是深拓的老板?

他来上课就是走个过场,哪会真花心思带学生?别指望靠这课找工作了!”室友说完,

抱着书匆匆往隔壁教学楼跑 —— 张教授的 “水课” 从不点名,

是全校学生的 “香饽饽”。许念站在原地,深吸了一口气。

新城区的蓝花楹、草稿纸上的线段图、官网照片里的清冷眉眼,

还有深拓数据那串亮眼的招聘福利…… 那些画面在脑海里打转,

胸腔里那点藏了十年的悸动,又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待。她抬手理了理衣领,

推开了面前这间贴着 “林深 《高级统计学》” 的教室门。空旷感瞬间扑面而来。

能容纳上百人的阶梯教室,只稀稀拉拉坐了不到二十个人。大多是坐在后排的男生,

要么低头刷手机,要么偷偷把小说摊在课本下面,偶尔有几个人窃窃私语,

“挂科” 和 “深拓的实习名额”:“听说上学期只有两个学生拿到了深拓的面试机会,

还是林教授亲自推荐的。”“可那两个都是高分啊!

这课想拿高分也太难了……”许念的目光下意识地往讲台看。林深正低头整理教案,

晨光透过教室的落地窗,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挺拔却冷硬的身影。他还是穿白衬衫,

袖口一丝不苟地挽到小臂,露出冷白劲瘦的手腕,指节分明的手捏着教案的边角,

动作利落得没有一丝多余,

连指尖划过纸张的声音都带着压迫感 —— 那是常年身居高位、习惯掌控节奏的气场。

或许是察觉到有人进来,他抬了下头,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来时,像淬了冰,没什么温度,

却带着穿透力,后排偷偷说话的男生瞬间噤声,连翻书的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

生怕弄出一点声响。许念的心跳漏了一拍,

赶紧找了个中间靠前的位置坐下 —— 既能清楚看到他,又不会太显眼。她拿出笔记本,

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忽然想起小时候落在作业本上的蓝花楹花瓣,嘴角刚要上扬,

就听见讲台上传来一声冷冽的 “上课”,瞬间把她拉回现实。

上课铃尖锐地划破教室的寂静,

后排几个还没来得及收手机的男生手忙脚乱地把手机往抽屉里塞,动作太急,

差点把课本碰掉。林深合上教案,指尖在讲台边缘重重敲了敲,那声清脆的 “笃” 响,

像敲在每个人心上,让原本还残留着些微骚动的教室彻底安静下来。“先提醒一句,

” 他抬眼扫过台下,语气冷得像冰,“这门课的期末成绩,不仅看考试,

还看平时的作业质量和课堂表现。深拓数据今年的校招名额,

我会优先从这门课的优秀学生里推荐 —— 但前提是,你得配得上‘优秀’两个字。

”这话一出,教室里瞬间有了细微的骚动,有人悄悄坐直了身体,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

林深却像没看见似的,继续说道:“上周布置的课后题,第三题的推导过程,你来说说。

” 他的手指指向后排那个低头假装翻书的男生。男生猛地抬头,脸色瞬间发白,

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林深的眉头皱了起来,语气冷了几分:“上课不听,作业不做,

连基础推导都不会,还想拿推荐名额?下次在这样,平时分扣光,直接失去推荐资格。

”男生的头垂得更低,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快听不见了。林深收回目光,

才开始讲课,声音清晰平稳,却像秋日里结了冰的湖面,每一个知识点都条理分明,

连最复杂的公式推导,都拆解得通俗易懂 —— 他讲的内容,

很多都结合了深拓数据的实际项目案例,比课本上的理论更实用。

可语气里的严苛却没半分减少:“这部分是重点,期末要考,

也是我们公司项目里常用的模型,没听懂的现在举手,别等以后进了职场,

连基础模型都不会用。”没人举手。底下的学生要么盯着黑板不敢动,要么低头记笔记,

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谁都知道,林深最讨厌 “不懂装懂”,

要是举手提问却答不上他追问的问题,不仅会被批得狠,

还会失去他的信任 —— 那可是连推荐机会都没了。许念却听得格外专注。

她看着林深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看着他转身时镜片上闪过的冷光,

听着他嘴里蹦出的专业术语和项目案例,记忆里的画面又鲜活起来:新城区公园的蓝花楹下,

少年也是这样,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耐心地给她讲 “路程 = 速度 × 时间”。只是现在的他,

多了几分企业老总的冷硬和教授的严苛,少了当年的温和,

却更让她觉得踏实 —— 他不是在走形式,而是真的在教有用的东西。课讲到一半,

林深在黑板上写下一道例题,是深拓数据曾经做过的客户分析案例。

粉笔尖停在最后一步推导上,他抬眼看向台下,语气依旧冰冷:“谁能说说,

这里为什么要选用 95% 的置信区间,而不是 90%?给你们三十秒,没人举手,

今天的课堂表现记零分。”教室里瞬间陷入死寂。学生们纷纷低下头,有的假装翻书,

有的盯着桌面的划痕发呆,连呼吸都放轻了。

许念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带着 “千万别点我” 的紧张目光,她攥了攥笔,犹豫了两秒,

还是慢慢举起了手 —— 不是想找机会说话,而是真的想确认自己的思路对不对,

更想让他看到,她是真的在认真学。这一次,不等林深开口,后排就传来几声压抑的抽气声。

有人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人,

眼神里满是 “她疯了” 的不解 —— 这问题虽然不算最难,但涉及到实际项目经验,

答错了不仅会被批评,还会让林深觉得 “这个学生不适合进公司”。

林深看着那只举起来的手,指尖的粉笔顿了顿。他记得这女孩,前几节课总爱问些基础问题,

有时甚至简单到像课本例题的翻版。起初他以为是学生基础太差,可后来发现,

她提问时眼神亮得很,笔记也记得格外认真,连他随口提到的深拓项目案例,

都在笔记本上做了标注,不像听不懂,倒像在踏实巩固知识点,为以后进企业做准备。

“请讲。” 他开口,语气比刚才对那个男生时缓和了些许,却依旧没什么温度。

许念站起来,脸颊还是控制不住地发烫,声音却很清晰:“因为这个例题是客户分析项目,

样本量只有 30,属于小样本,95% 的置信区间能降低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而且客户对结果的准确性要求高,95% 是行业常用的最优选择,

要是用 90%,可能会影响后续的项目方案……”她说得条理清晰,

甚至比他预期的还要全面,

连 “项目决策”“客户需求” 这些企业里才会关注的点都提到了。

林深看着她泛红的耳尖,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

补充道:“不仅要考虑样本量和客户需求,

还要结合公司的成本预算 ——95% 的置信区间需要更多的数据验证,成本会高一点,

但对长期合作更有利。坐下。”没有多余的肯定,只有平铺直叙的补充,

可教室里还是更安静了。谁都知道,林深很少会在学生回答后主动补充项目里的成本问题,

这分明是在给她 “额外科普”,暗示她 “你的思路符合企业需求”。

后排的学生偷偷抬眼,

看向许念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羡慕 —— 这女生说不定真能拿到推荐名额。许念坐下时,

心跳得飞快。她能感觉到林深的目光还在她身上停留了几秒,那目光不像平时那样冰冷,

倒像带着点审视,轻轻落在她的笔记本上。她低头看着自己写下的解题步骤,忽然发现,

刚才林深补充的 “成本预算”,

正是她上周在课后作业里提到的延伸思考 —— 原来他不仅看了她的作业,

还记住了她的思路。接下来的课程里,林深又提问了两次,每次许念都举手,

回答得一次比一次准确,甚至能结合深拓的项目案例说出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铃响,

学生们像逃难一样往外走,林深收拾教案时,特意走到许念的座位旁,脚步顿了顿。

“课后作业里关于‘置信区间与样本量关系’的推导,思路很清晰,还考虑到了项目成本,

不错。” 他的声音依旧平淡,听不出情绪,“但别满足于基础,

下次可以试着挑战更难的拓展题 —— 深拓需要的不是只会做基础题的员工,

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说完,他转身就走,白衬衫的衣角扫过桌沿,

留下一缕清冽却冷的气息,没有丝毫停留。许念愣在座位上,

手里的笔 “啪嗒” 掉在地上。她弯腰去捡,却看见林深走出教室门时,回头看了她一眼,

镜片后的眼神里,没有温柔,只有对 “有潜力学生” 的一丝认可 —— 像当年夏天,

他蹲在她身边讲题时,看到她听懂后,眼里闪过的那点 “孺子可教” 的神色,只是现在,

这份认可里多了几分对 “未来员工” 的期待。几天后的辅导课,

许念因为一道复杂的项目推导题没弄明白,留到了最后。辅导教室的灯光圈出一小片暖黄,

许念攥着笔,看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

有点着急 —— 这道题涉及到深拓的核心业务模型,她想弄明白,

更想让林深看到她的努力。林深站在她身边,低头看了一眼,

眉头皱了起来:“这里的误差修正项,上周刚讲过,怎么还会错?

这可是我们公司项目里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在学不会,以后怎么办?”许念的脸瞬间红了,

赶紧缩回刚才想拉他袖口请教的手,指尖还残留着衬衫布料的微凉触感,

心脏像被烫过似的砰砰直跳,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我记下来了,可是一结合项目数据,

就总绕不过来……”“记下来不代表懂了,要学会举一反三。” 林深打断她,

声音恢复了平时讲题时的平稳,却带着几分严厉,“把刚才的推导步骤,再复述一遍,

一步都不能错,重点说清楚数据怎么和模型结合的。”许念攥着笔,定了定神,

顺着刚才的思路慢慢梳理:“先确定样本分布,导入项目里的客户数据,

再代入置信区间公式,根据样本量调整误差范围,

最后结合成本预算优化模型……” 她一边说,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讲到关键处时,

指尖不小心蹭到了林深刚才写的批注,字迹清隽,

和记忆里新城区公园草稿纸上的笔迹慢慢重合。林深没打断她,只安静地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