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绣线缠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8-25

第一章入秋的日头软乎乎的,陈九推着他那辆老推车进柳溪村时,轮子 “吱呀吱呀” 响,

跟村口老槐树的叶子摩擦声混在一块儿,倒像俩老伙计在唠嗑。推车把手上挂着个布幌子,

写着 “修旧补残” 四个黑字,都褪得发灰了;车斗里码着锤子、木胶、针线盒,

还有半块啃剩的玉米饼子 —— 是早上从前一个村带的。陈九四十来岁,

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裤脚卷到膝盖,露出俩沾着泥点的小腿,一看就是走惯了乡路的。

他把推车停在老槐树下,刚掏出旱烟袋,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伴着女人的哭腔:“陈师傅!陈师傅您可算来了!”抬头一瞧,是村里的李婶,

头发乱蓬蓬的,手里攥着个布娃娃 —— 布娃娃的脸都洗得发白了,胳膊上还缝着块补丁,

一看就是孩子常抱的。李婶跑到跟前,喘得胸口起伏,手都在抖:“您快跟我家去瞅瞅!

我家小柱子,邪性了!”陈九把旱烟袋揣回兜里,没多问,先扶了李婶一把:“别急,

慢慢说,孩子咋了?”“咋了?” 李婶一开口眼泪就掉下来,拉着陈九的胳膊往村里走,

“小柱子才五岁啊!他娘半年前走的,走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呢!可就这几天,

他天天抱着这个布娃娃,坐在门槛上哭,嘴里喊‘娘的线缠我手了’—— 您说邪门不邪门?

”俩人快步走,路过几家院门,有人探出头看,李婶也顾不上打招呼,

接着絮叨:“头天我没当回事,以为孩子瞎念叨,可第二天早上,我看见他手上真有红印子!

细细的,跟绣线勒的似的,一道一道的!夜里我还听见他屋里有‘簌簌’的声儿,

跟有人绣活儿似的,我赶紧掀帘子进去,啥都没有!就小柱子抱着布娃娃,睡得满头汗,

嘴里还哼‘娘别缠我,我怕’……”说话间就到了李婶家。院子不大,靠墙种着棵石榴树,

叶子都黄了半边;正屋的门敞着,能看见屋里摆着张旧方桌,桌上放着个搪瓷盆,

盆边搭着块洗旧的蓝布。刚进院,陈九就皱了下眉 —— 不是闻见啥怪味儿,

是一股淡淡的皂角香,不浓,像刚洗完的衣裳晾在院里,风一吹飘过来的似的。“小柱子呢?

” 陈九问。李婶往屋里指:“在里屋呢,早上起来就抱着布娃娃坐着,不说话也不吃饭。

”俩人进了里屋,就见个穿红兜肚的小男孩,坐在炕沿上,怀里紧紧抱着那只布娃娃,

脑袋耷拉着。听见动静,他慢慢抬头,小脸蜡黄,眼睛肿得跟核桃似的,看见陈九,

小嘴一瘪,又要哭:“叔叔…… 娘的线,又缠我手了……”陈九走过去,蹲下来,

轻声说:“孩子,让叔叔看看你的手。”小柱子怯生生地伸出左手,陈九一看,

果然 —— 手背上有三道细细的红印,跟绣花针引着线勒出来的印子一模一样,不深,

但看得清清楚楚,不像抓的,也不像碰的。他摸了摸那红印,指尖有点发沉,

跟碰着晒透了的棉花似的,软乎乎的,却又带着点拽不动的劲儿。这时候,

他眼角瞥见了桌上的东西 —— 半床没绣完的百家被,铺在方桌上,青布做的底子,

上面只绣了几瓣桃花,粉盈盈的,针还插在布上,线垂下来,晃晃悠悠的。陈九站起身,

走过去捏起那根绣线。线是棉线,红色的,摸着手感很软,像是用温水泡过似的。一捏着线,

那股皂角香就浓了点,好像有人站在旁边,刚用皂角洗完手。“李婶,

” 陈九转头看向还在抹眼泪的李婶,语气平平静静的,没半点玄乎劲儿,“你这儿媳,

走的时候这被子没绣完吧?”李婶一愣,眼泪还挂在脸上:“是…… 是没绣完。她叫春桃,

手巧得很,嫁过来就说要给小柱子绣床百家被,说凑够百家布,孩子能少生病。

挨家挨户求了三十多家布,刚绣了个开头,生小柱子的时候大出血…… 就没救过来。

”“她心里挂着小柱子,” 陈九把绣线轻轻放回布上,针还插在原来的地方,

“这线没散呢,还记着她没绣完的活儿,没放下孩子。”这话一出口,

李婶 “哇” 的一声就哭了,蹲在地上,拍着大腿:“春桃啊!我就知道你不放心柱子!

可你也别这么吓孩子啊!他还小,经不起这么缠啊!”小柱子也跟着哭,

抱着布娃娃往陈九身边凑,小手抓住陈九的衣角:“叔叔,娘是不是不想走?我不怕娘,

可我疼…… 手上疼……”陈九蹲下来,摸了摸小柱子的头,

又看了眼桌上的百家被 —— 青布底上的桃花瓣,绣得整整齐齐,针脚密得很,

一看就是用了心的。他没再多说啥,只对李婶说:“先别哭了,孩子还看着呢。

这事儿不难办,就是得把她没干完的活儿,给她了了。”李婶抬起头,

泪眼朦胧的:“咋了了?陈师傅您说,只要能让柱子好,让***啥都行!

”陈九指了指那床百家被,又看了眼小柱子手上的红印,声音还是平平静静的,

却透着股让人安心的劲儿:“先找着她没凑齐的布,再把这被子绣完。她是记挂着孩子的暖,

不是要害人 —— 你信我。”窗外的太阳照进来,落在百家被上,

那几瓣粉桃花好像亮了点,垂着的绣线轻轻晃了晃,没出声,却像在应着陈九的话。

小柱子停止了哭,睁着肿眼睛看着那床被子,小声说:“娘…… 是想给我绣完被子吗?

”没人回答他,但那股皂角香,又轻轻飘了过来,像一声轻轻的 “嗯”。

第二章李婶听陈九说要找布,赶紧抹掉眼泪,颤巍巍地起身:“找布?

可春桃没说过还差哪几家啊!她走得急,啥都没来得及交代清楚……”陈九没慌,

指了指里屋的旧衣柜:“她要是上心绣这被子,说不定会记着。你找找她生前常用的针线筐,

或者抽屉里有没有小本子啥的 —— 手巧的人做活儿,爱记个明细。

”李婶一拍大腿:“对啊!春桃是爱记东西!她嫁过来时带了个蓝布小本子,

说要记着哪家给了布,以后好还人情!” 说着就往衣柜跑,拉开抽屉翻找,

哗啦啦的响动里,还夹杂着她的念叨,“春桃啊,你可得显显灵,

让娘找着你的本子……”小柱子坐在炕沿上,抱着布娃娃小声问陈九:“叔叔,

娘真的会记布吗?我好像见过娘在本子上画圈圈。”陈九刚要应声,就听李婶喊:“找着了!

找着了!”她举着个巴掌大的蓝布本子跑出来,封皮上绣着朵小小的白梅花,

边角都磨得起毛了。翻开本子,里面是春桃的字,歪歪扭扭的,

却写得整齐 —— 每一页都记着人家的姓,后面画着勾,

有的还备注了 “给了半块青布”“送了花格子布”。翻到最后一页,

有两个名字后面没打勾:张家、王家。旁边还写着小字:“张家有蓝布,王家有花布,

下次去带点东西。”李婶看着字,眼泪又下来了:“这孩子,心细着呢!那时候她刚嫁过来,

怕村里人嫌她是外地的,求布的时候总带着东西。去张家前,

特意在院里摘了把菠菜 —— 说张家婶子家的娃爱吃菠菜面;去王家前,蒸了碗红薯,

说王家大爷牙口不好,软和的能咬动。”“可求着求着,天就冷了。” 李婶抹了把泪,

声音低了些,“有回我半夜起来,看见她还在灯下缝碎布,手冻得通红,指尖都裂了,

还攥着针不肯放。我让她歇着,她说‘娘,再缝几块,凑够一百家,

柱子就能早点盖上暖被子了’……”陈九凑过去看那本子,

指了指 “张家” 下面的小字:“她没说为啥没求到这两家的布?”李婶摇摇头:“没说。

就有天晚上,她回来的时候眼睛红红的,抱着布筐坐在门槛上,说‘还差两块布,

可人家好像不太愿意给’。我问她是哪家,她又不说,只说‘没事,

明天再去试试’—— 现在看这本子,才知道是张家和王家。”这时候,

小柱子突然从布娃娃的口袋里掏出个东西,举到李婶面前:“奶奶,这个!

娘藏在娃娃兜里的!”李婶低头一看,是块巴掌大的红布角,边缘整整齐齐的,

上面用粉线轻轻画了个小虎头的轮廓,

眼睛的地方还点了两个小黑点 —— 是没绣完的样子。“这是……” 李婶接过红布角,

手指都在抖,“这是春桃藏的红布!她走前一天,还跟我说‘娘,我攒了块红布,

想给柱子绣个虎头枕,等他周岁的时候用,枕着虎头,

能少做噩梦’…… 我那时候光顾着担心她身子,没当回事,没想到她藏在娃娃兜里了!

”陈九拿过红布角看了看,红布软乎乎的,

闻着也有淡淡的皂角香 —— 跟百家被上的香味一样。他把红布角还给小柱子,

让他揣好:“这布得留着,等绣完百家被,

再把虎头枕绣完 —— 你娘肯定想让柱子抱着虎头枕睡觉。”小柱子使劲点头,

把红布角小心地塞回布娃娃兜里,又紧紧抱住娃娃:“娘的布,我好好收着。

”李婶把蓝布本子叠好,揣进怀里:“陈师傅,明天我就去张家和王家问问,不管咋样,

都得把这两块布求来 —— 春桃盼了这么久,不能让她的心思白费。

”陈九看了眼桌上的百家被,那根红色的绣线还垂在那儿,被窗外吹进来的风轻轻晃了晃。

他伸手摸了摸绣线,指尖还是发沉,却比刚才软了点 —— 好像春桃听见了他们的话,

松了点劲儿。“不用急,” 陈九收回手,对李婶说,“明天早上再去。

你今天先好好哄哄孩子,让他吃点东西,睡个觉。你看他小脸蜡黄的,再熬下去该受不了了。

”李婶这才想起小柱子还没吃饭,赶紧转身去厨房:“对啊!柱子还没吃早饭!

我去给他煮个鸡蛋,再下碗面 —— 春桃以前总给柱子煮鸡蛋,说吃了长力气。

”小柱子坐在炕沿上,抱着布娃娃看百家被,突然小声跟陈九说:“叔叔,娘的线不勒手了。

”陈九凑过去看,小柱子手背上的红印子果然淡了点,不像刚才那么红了。他笑了笑,

摸了摸小柱子的头:“你娘知道咱们要帮她绣完被子,不着急了。”小柱子眨了眨肿眼睛,

也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那娘是不是就不会缠我了?等被子绣完,娘会不会来看我?

”陈九没直接回答,只指了指百家被上的桃花瓣:“你看这桃花,

绣得多好看 —— 你娘绣的时候,肯定想着你盖被子的样子。等绣完了,被子盖在你身上,

就跟你娘抱着你似的。”小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脸贴在布娃娃上,小声说:“娘,

我等你给我绣完被子。”厨房里传来李婶打鸡蛋的声音,还有水开的 “咕嘟” 声,

混着淡淡的皂角香,飘满了整个屋子。桌上的绣线又晃了晃,这次晃得慢,像在点头似的。

陈九坐在门槛上,看着院里的石榴树,心里琢磨着:明天去张家和王家,

怕是没那么容易 —— 要是人家不愿意给布,该咋说?总不能逼着人家,春桃要是知道了,

肯定也不乐意。正想着,李婶端着一碗面条出来,上面卧着个荷包蛋,

热气腾腾的:“陈师傅,您也没吃早饭吧?

先吃碗面垫垫肚子 —— 是春桃生前磨的玉米面,煮出来香得很。”陈九没推辞,接过碗,

尝了一口 —— 玉米面的香混着淡淡的盐味,确实好吃。他抬头看见小柱子也端着小碗,

小口小口地吃面,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窗外的日头慢慢升高,照在百家被上,

那几瓣粉桃花好像更亮了。陈九知道,只要找着那两块布,春桃的心愿就能了,

小柱子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 就是不知道,张家和王家,会不会愿意把布拿出来。

第三章天刚蒙蒙亮,李婶就起了。她把春桃的蓝布本子揣在怀里,

又从厨房拿了两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 —— 是前几天赶集买的,平时舍不得吃,

今天要去张家、王家,想着带点东西当心意。陈九也醒了,

正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擦他的修木工具,看见李婶出来,停下手里的活儿:“东西都备好了?

别太急,好好跟人家说。”“哎,知道。” 李婶把馒头用布包好,

又摸了摸小柱子的头 —— 小柱子还没醒,昨晚总算睡了个安稳觉,

手背上的红印子又淡了点,“我先去张家,离得近,回来再叫柱子起床。

”俩人刚走到张家门口,就听见院里有剁菜的声音。张家的院门虚掩着,李婶深吸一口气,

轻轻推开门:“张家妹子,在家呢?”张家婶子正蹲在灶台边剁菠菜,听见声音回头,

看见李婶和陈九,手里的刀顿了顿,脸上有点不自在:“是李婶啊…… 这早,有事?

”李婶把布包的馒头递过去,笑着说:“没啥大事,就是来跟你唠唠。

这是前几天买的白面馒头,给娃们尝尝。”张家婶子没接,把刀放下,

擦了擦手:“别这么客气,有啥话您直说。” 她眼神飘了飘,落在李婶怀里的布包上,

“是…… 是为春桃那百家被的布来吧?”李婶没想到她这么直接,愣了一下,

点点头:“妹子,你咋知道?”“村里都传呢,说春桃的线缠了小柱子。

” 张家婶子叹了口气,往屋里看了一眼 —— 她家娃正趴在窗台上看,“实不相瞒,

春桃活着时来求过蓝布,我没给。那时候我家娃刚感冒,我婆婆说春桃身子弱,

怕‘冲’着娃,我就没敢给…… 现在想想,怪对不住她的。”李婶刚要说话,

陈九先开口了,语气平平静静的:“张家婶子,春桃来求布那天,是不是还给你送了把菠菜?

说你家娃爱吃菠菜面,她院里种的,新鲜。”张家婶子一愣,眼睛一下子红了:“您咋知道?

是…… 是有这回事。那天她攥着把菠菜站在门口,冻得鼻子通红,还笑着说‘婶子,

刚摘的,给娃下面吃’。我接过菠菜,却没把布给她,她也没怨,只说‘那我下次再来’,

转身就走了……”“还有一回,你家娃的棉袄破了个洞,你没空补,春桃看见,

主动说帮你缝。” 陈九又补充了一句,“她缝的时候,特意用了跟棉袄颜色相近的线,

缝得整整齐齐,娃穿在身上都看不出来。”这些事李婶都没听过,她看着张家婶子,

眼圈也红了:“春桃这孩子,啥都没跟我说…… 她总怕给人添麻烦。

”张家婶子再也忍不住,抹了把眼泪:“是我对不住她!我不该听我婆婆的瞎话,

春桃是个好姑娘啊!” 她转身往屋里跑,

很快抱出块叠得整齐的蓝布 —— 布角还带着点浆洗过的硬挺,“这就是她要的蓝布,

我一直没舍得用,想着哪天找机会给她,可没等我送,她就……”李婶接过蓝布,摸着布面,

眼泪掉在布上:“妹子,谢谢你…… 春桃要是知道,肯定高兴。”从张家出来,

俩人往王家走。路上碰见几个早起的村民,有人问:“李婶,布求着了?” 李婶点点头,

把张家的事简单说了说,村民们都叹:“春桃是个实在人,当初是咱们对不住她。

”王家的院门关着,李婶敲了敲门,好一会儿才有人应 —— 是王家大娘,

声音有点哑:“谁啊?”“大娘,是我,李婶。”门开了,王家大娘的眼睛肿着,

像是刚哭过。她看见李婶和陈九,叹了口气:“进来吧,老头子刚睡着。

”屋里飘着股草药味,王家大爷躺在床上,盖着厚被子,脸色不太好。

王家大娘给俩人倒了碗水,小声说:“我知道你们来干啥 —— 春桃要的花布,我家有,

可当初老头子不让给,说春桃是外地媳妇,说不定住不久,给了布也是白给。

”“我劝过老头子,说春桃是个好的,可他不听。” 王家大娘抹了抹眼角,

“春桃来求布那天,给我家送了碗蒸红薯,说老头子牙口不好,软和的能咬动。我拿着红薯,

心里不落忍,想把布给她,可老头子在屋里喊‘别给’,

我就没敢…… 后来春桃再也没来过,我还想着等老头子消气了,再找她把布送过去,

结果……”这话刚说完,院门口突然传来小柱子的声音:“奶奶!叔叔!”俩人回头,

看见小柱子抱着布娃娃跑过来,手里还攥着那块红布角:“我醒了没看见你们,就跟着来了。

” 他跑到王家大娘面前,仰着小脸,“奶奶,我娘说过,你家的花布最好看,

她想绣在我的被子上。”王家大娘看着小柱子,

又看了看他手里的红布角 —— 上面的小虎头轮廓清清楚楚,

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好孩子…… 是奶奶不对,是奶奶没把布给你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