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部老板陈哥把一张解聘通知往我脸上一砸。
“李健,店被我外甥搞砸了,这个锅你来背。”
我看着旁边一脸得意的马伟,再看看这个我辛辛苦苦帮他打江山的老板。
“陈哥,我兢兢业业五年,你就这么对我?”他冷笑一声:“别跟我谈感情。
我跟你没签过劳动合同,从法律上讲,你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1我刚把最后一个客人送走,老板的外甥马伟就走了进来。
他身后还跟着两个新来的小时工,手里拿着纸笔,像那么回事。
“李店长,哦不,现在该叫你李巡视员了。”
他脸上挂着笑,但那笑意一点都没进眼睛里。
我看着他,没说话。
其实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老陈老板这几年被外面那些“互联网思维”、“数据化管理”的课洗了脑,总觉得我这种老派的经营方式是土炮,上不了台面。
一个开了三十年米线店的老江湖,现在反倒信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画的PPT。
真是可笑。
我压下心里的火气,尽量平静地开口:“马经理,店里的供应商账目、员工合同都挺乱的,我还需要整理一下,下个礼拜我们花时间交接,免得出了什么差错——”我话还没说完,马伟就直接打断了我。
“不用那么麻烦。”
他一脸不耐烦地摆摆手。
“那些旧东西我都没兴趣,我要的是一张白纸,懂吗?”我听到这话,心里冷笑了一声。
一张白纸?我们这帮老兄弟花了五年时间,把这家店从一个五张桌子的路边摊,做到现在这个城市的美食名片,在他嘴里,就成了需要被擦掉的“旧东西”。
小人得志,果然猴急。
“既然马经理这么说了,那我随时可以。”
我转身走向吧台的保险柜。
“公章我可以现在就给你。”
我拿出红色的印章,放在他面前。
然后我顿了顿,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
“但是那张挂在墙上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那一栏,写的还是我的名字。”
2马伟拿着公章,第二天就开始了他的“改革”。
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巡视员”。
说白了,就是每天在外面瞎逛,别回店里碍事。
但我还是回去了。
我站在马路对面,看着我亲手带起来的这家店。
第一天,我就看见王师傅拎着一个包袱从后门出来。
包袱里是他用了十年的那套刀具。
马伟就站在门口,抱着胳膊,脸上没什么表情。
王师傅看见了我,远远地冲我苦笑了一下,摆了摆手,就走了。
我心里堵得慌。
王师傅一个月一万二的工资,是我给的。
老陈觉得高了,马伟的PPT里写着“人力成本冗余”。
他们不知道,光是王师傅那锅每天现熬的老汤,就值这个价。
可惜,汤的价值,在他的表格里只是一个需要被砍掉的数字。
第二天,王师傅走了,换来了三个穿着统一制服的小时工。
第三天,早上六点准时给店里送新鲜蔬菜的张大姐,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