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流阅书苑 > > 佚名佚名《断弦之琴》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佚名佚名)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佚名佚名《断弦之琴》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佚名佚名)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用户32791604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现实情感《断弦之琴》,男女主角分别是佚名佚名,作者“半桶油”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断弦之琴》主要是描写林音之间一系列的故事,作者半桶油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断弦之琴

主角:林轩,凌霜   更新:2025-10-24 05:31: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十月中旬,北风就已经裹挟着寒意,呼啸着穿过哈尔滨的街道。

林音紧了紧破旧外套的领口,背着比她半个人还大的琴盒,在积雪的路面上小心翼翼地走着。

她的手指因寒冷而僵硬,但依然保持着微微弯曲的姿态——那是长年练琴形成的肌肉记忆。

拐进一栋老式居民楼的楼道,寒气稍减,但昏暗中的霉味扑面而来。

她在三楼的一扇铁门前停下,掏出钥匙。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中药和饭菜的气息涌来,

伴随着母亲压抑的咳嗽声。“音音回来了?”里屋传来母亲虚弱的声音。“妈,我回来了。

今天感觉怎么样?”林音放下琴盒,先走到灶台前看了看正在煎的药,

然后探头进母亲的房间。母亲靠在床头,脸色苍白,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好多了。

你今天去老师那儿练琴了吗?”林音点点头,转身去倒药,避开了母亲的目光。

她没告诉母亲,上周冯老师已经委婉地告诉她,不必再来了——家里拖欠的学费已经太多。

药倒进碗里,深褐色的液体荡漾着,映出林音疲惫的脸。二十二岁,

应该是大学里风华正茂的年纪,她却已经休学两年,靠着在咖啡馆打工和偶尔的演出机会,

勉强维持着生活和母亲的医药费。夜深后,林音轻轻打开琴盒。

里面是一把已经相当陈旧的小提琴,面板上有几处细微的裂纹,

琴颈因长年使用而被磨得光滑发亮。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在他因车祸去世前,

曾是市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林音抚过琴弦,没有拉动琴弓。隔音太差,

这么晚了练琴会吵到邻居和母亲。她只是把手指放在指板上,无声地练习着指法,

脑海中回荡着肖邦的《革命练习曲》——那是父亲教她的最后一支曲子。“音音,

你生来就该拉琴。”父亲生前常摸着她的头这么说。如今,那双本该专属于琴弦的手,

却更多时候浸泡在洗洁精和药液中。第二天清晨,林音在咖啡馆忙碌时,

店长递给她一张宣传单。“全市青年音乐家大赛,一等奖有五万元奖金呢。

”店长意味深长地看着她,“你不是拉得很好吗?去试试吧。

”林音看着宣传单上显眼的奖金数字,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五万元,

足以支付母亲一年的药费,还能让她重返校园。但视线下移,看到报名费800元时,

她的心又沉了下去。这个数字,相当于她半个月的工资。“谢谢店长,我考虑考虑。

”她把宣传单塞进包里,继续擦拭咖啡机。接下来的几天,

那张宣传单像火炭一样在她包里燃烧。每当她几乎要决定放弃时,

脑海中就响起父亲的话:“音乐不只是技巧,是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见光明的能力。

”周五晚上,她终于从积蓄中抽出八百元现金,走到大赛报名处。交钱时,她的手微微发抖。

“林音?是你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音转身,看见了她音乐学院的同学赵琳。

赵琳一身名牌,手上提着价值不菲的小提琴盒。“真是你啊!好久不见!

”赵琳热情地拥抱她,“你还在拉琴吗?我听说你家里...”林音勉强笑了笑:“还在拉。

你来报名?”“当然啊!这次大赛的评委有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

听说表现好的有可能被直接录取呢!”赵琳兴奋地说,然后压低声音,

“不过我看今年的选手实力都很强,赢奖金不容易。”离开报名处,林音的心情复杂。

赵琳无意中透露的信息让她既紧张又期待。如果能赢得比赛,不仅能解决经济困境,

还可能重返音乐之路。但与此同时,多年没有正规训练的她,真的有希望吗?

距离比赛只有三周。林音重新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清晨四点起床,

到公园里练习两小时;然后回家照顾母亲,八点到咖啡馆上班;晚上下班后,

再去冯老师曾经允许她偶尔使用的隔音练习室练到深夜。第三天凌晨,在公园的寒风中,

她的琴弦突然断裂——E弦,最细也最容易断的那根。看着垂下的琴弦,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她。这把老琴需要全套新弦,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糟的是,

这把琴的状态每况愈下,音质已大不如前。“需要帮忙吗?”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林音抬头,看见一位穿着厚重大衣的老人站在不远处。他头发全白,估计已年过七旬,

但身姿挺拔,眼神锐利。“没什么,只是断了一根弦。”林音勉强笑了笑。老人走近,

仔细看了看她手中的琴:“这把琴有些年头了。能让我看看吗?”林音犹豫了一下,

还是把琴递了过去。老人仔细检查着琴身,手指轻敲面板,眯眼听着回声。

“音柱位置有些偏移,面板的裂纹也在扩大。这把琴需要维修了,

否则参加重要比赛会吃亏的。”林音惊讶地看着他:“您怎么知道我要参加比赛?

”老人微微一笑:“这个时间,这种练琴强度,不是为比赛是为什么?我是陈景行,

退休的制琴师。如果你不嫌弃,我可以帮你调整这把琴。”就这样,林音认识了陈老师。

他的工作室位于老城区的一栋小楼里,房间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提琴工具和木材,

空气中弥漫着清漆和木材的香气。陈老师不仅免费为她的琴更换了琴弦,

还细心调整了音柱和琴码。经过他巧手修复的小提琴,音色竟然焕然一新,

比林音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纯净饱满。“为什么帮我?”林音忍不住问。

陈老师正在整理工具,头也不抬:“我修琴五十多年,能看出什么人真正爱琴。

你的手指上有茧,但更多的是对琴的敬畏。这样的年轻人,现在不多了。”从那天起,

陈老师的工作室成了林音的新练习场所。陈老师不仅提供场地,还常常给她指点。

他虽不是专业演奏家,但对音乐的理解深入骨髓。“这里,

”有一次林音练习《革命练习曲》时,陈老师打断她,

“你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按下正确的位置,但没有灵魂。你父亲教你这首曲子时,

说过它背后的故事吗?”林音摇头。“1830年,肖邦听说华沙起义失败,祖国沦陷,

在悲愤中创作了这首练习曲。这里面不是技巧的炫耀,是痛苦、愤怒和不屈的意志。

你没有经历过痛苦吗?为什么不让它进入你的音乐?”陈老师的话像一记重锤,

敲开了林音心中封闭已久的那扇门。这些年来,她把痛苦深深埋藏,

试图用坚强的外表掩盖一切。而现在,陈老师告诉她,不必掩盖,只需转化。

接下来的练习变得不同。林音不再只是重复指法和弓法,

而是让这些年所有的挣扎、恐惧、希望和坚持都融入音乐。有时她拉得泪流满面,

有时又充满力量。比赛前一天,陈老师交给林音一个琴盒。里面是一把精美的小提琴,

深琥珀色的漆面下,木纹如流动的蜂蜜。“这是...”林音不敢相信。“我亲手制作的,

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人。明天你带着它去比赛。”林音摇头:“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接受。

”陈老师合上琴盒,坚定地推到她面前:“好琴需要知音,不是收藏。就当是借给你的。

不过,”他眼中闪过狡黠的光,“我有个建议,

关于你明天的选曲...”比赛在市音乐厅举行。后台挤满了年轻选手和他们的导师、家人。

赵琳看到林音,走过来打招呼。“哇,你换琴了?”赵琳注意到林音手中的琴盒,

“看起来不错嘛。你抽到几号?”“17号。”“我是16号,正好在你前面。

”赵琳笑着说,“别紧张,就当是积累经验。”林音点点头,默默走到角落做准备。

她打开琴盒,轻轻抚过琴身。这把琴仿佛有生命,与她心有灵犀。比赛开始。

一个个选手上台又下台,有的自信满满,有的紧张失常。林音闭眼静坐,

回想陈老师的话:“忘记评委,忘记比赛,甚至忘记你自己。只是让音乐通过你流淌。

”“16号选手,赵琳。”赵琳上台了。她选择的帕格尼尼随想曲技巧华丽,

音符如瀑布般倾泻。林音从后台缝隙看去,评委们频频点头。赵琳的表现无可挑剔。

掌声如雷。赵琳鞠躬下台,经过林音时微微一笑:“加油。”“17号选手,林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