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陈浔之彻底融入了礁石滩村的生活节奏。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救济的落难者,而是成了村里一个沉默寡言却极受尊敬的“特殊成员”。
村民们早己习惯了他这个不会说话的“阿浔”,而他也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渔民技艺,不断带给村民们惊喜。
语言的学习在缓慢而坚定地进行着。
那个曾做过行脚商的老人,大家都叫他“福伯”,成了陈浔之最主要的语言老师。
福伯很有耐心,他拿着实物,一遍遍地对陈浔之重复着名称,从“太阳”、“大海”、“船”,到“网”、“鱼”、“水”。
陈浔之的学习能力让福伯惊叹,他不仅记忆力超群,更能举一反三,很快就能将简单的词汇组合起来,表达基本的需求。
同时,陈浔之也开始系统地观察和学习这个世界的海洋。
他花了大量时间在海边,观察潮汐的涨落。
青溟海的潮汐规律与地球相似,但受那双月影响,更加复杂多变。
银白大月主导着主要的潮汐力,而青色小月则像是一个不规则的扰动者,使得潮水有时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涨落节奏和力度。
陈浔之凭借着对天体运行的本能理解和对海水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默默在心中修正着潮汐模型。
他还跟着村民出海,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捕捞作业。
他发现,村民们对那种银光闪闪的“灵鱼”(他听村民发音,似乎称之为“银梭鱼”)的捕捞,几乎全凭运气。
他们只知道这种鱼喜欢在特定的几处礁石丛附近活动,但何时出现、数量多少,完全无法预测。
这一天,天气晴好,海面风平浪静。
几艘渔船像往常一样,在靠近海湾出口那片黑色巨礁的区域下网。
然而,从清晨到日上三竿,收了几次网,收获的都是些普通海产,期盼的银梭鱼却寥寥无几。
渔民们的脸上开始浮现出焦虑和失望。
老村长蹲在船头,眉头紧锁,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叹了口气。
陈浔之站在他身边,目光却投向了更远处的一片水域。
那里海水颜色略深,看似平静,但以他老辣的经验,能察觉到水下有不易察觉的暗流涌动。
而且,他注意到有几只特别矫健的海鸟,正在那片水域上空盘旋,时而如利箭般扎入水中,叼起银光一闪的小鱼。
“那边。”
陈浔之指了指那片水域,用刚学会的生硬词语对老村长说。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关于捕鱼位置的建议。
老村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脸上露出疑惑。
那片水域偏离了传统的渔场,水也更深,村民们很少去那里下网,因为容易挂网,而且传说水下有暗礁。
陈浔之无法用语言解释复杂的洋流、水温和饵料分布关系。
他拿起一块木板,用炭条简单画出了海湾的轮廓,然后指着那片深色水域,又画了几条曲线表示水流,最后点了点那些海鸟。
老村长看着木板上的简图,眼神从疑惑渐渐变为思索。
他活了大半辈子,自然也有丰富的海上经验,只是从未像陈浔之这样进行过系统性的归纳和推理。
他仔细看着那些海鸟捕食的姿态,又看了看海水颜色的差异,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犹豫了片刻,老村长最终做出了决定。
他站起身,对另外几艘船的船老大打了几个手势,指向陈浔之标注的那片水域。
“去那边?
村长,那边水深礁石多,怕是……”一个中年渔民有些犹豫。
老村长沉声道:“阿浔指的方向,试试看。
收着点网,小心水下。”
船队缓缓转向,朝着那片陌生的水域驶去。
到达位置后,渔民们显得格外谨慎,先是用长竹竿探了探水深和礁石分布,才小心翼翼地将刺网撒了下去。
陈浔之则站在船头,闭上双眼,全力感受着。
海风拂过面颊的细微变化,船身随着波浪起伏的韵律,甚至海水那特有的腥咸气息中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银梭鱼的清冷气味……所有这些信息汇聚在他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无形的海洋动态图。
他示意船员根据他的手势,微微调整着渔船的位置和网具的深度。
他的动作缓慢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其他船上的渔民都屏息看着,气氛有些紧张。
下网完毕,便是等待。
时间一点点过去,海面上依旧平静。
一些渔民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低声交谈着,怀疑的目光不时瞥向陈浔之。
陈浔之却依旧沉稳,他甚至拿起一个水囊,慢慢喝着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海面下那些细微的线索。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就在怀疑情绪快要达到顶点时,负责观察网具浮标的年轻渔民突然激动地大叫起来:“动了!
网动了!
好大的力道!”
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只见连接渔网的浮标猛地被扯入水中,缆绳瞬间绷紧,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
这绝不是普通鱼群能造成的动静!
“快!
收网!
小心点!”
老村长急忙下令,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几条船上的精壮渔民立刻合力开始收网。
网具沉重异常,拉起来十分吃力。
随着渔网逐渐离开水面,一片耀眼的银光骤然迸发!
网中,密密麻麻全是奋力挣扎的银梭鱼!
它们鳞片上的银光连成一片,几乎晃花了人眼。
每条鱼都活力十足,在网中跳跃翻滚,带起冰冷的水花和那股独特的清灵气息。
这一次的收获,远超过去三五天的总和,而且品质极高!
“天哪!
这么多银梭鱼!”
“太好了!
这下够交这个月的贡奉了!”
“阿浔真是神了!
他怎么知道的?”
渔民们欢呼雀跃,看着满网的银梭鱼,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和难以置信的激动。
他们再看向陈浔之的目光,己经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老村长用力拍了拍陈浔之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重重地点头,眼眶甚至有些湿润。
这一网的收获,不仅解决了贡奉的燃眉之急,更意味着村里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
陈浔之也露出了笑容。
能够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帮助这些收留他的淳朴村民,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满足和价值感。
他弯腰从网中捡起一条格外肥硕的银梭鱼,入手冰凉,能清晰地感受到鱼肉中蕴含的那一丝微弱却精纯的能量波动。
“灵鱼……灵气……”他心中默念,对这个世界的超凡力量,产生了更首观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
回程的路上,气氛格外欢快。
渔民们围着陈浔之,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用竖起的大拇指、爽朗的笑声和分享的清水、鱼干,表达着最高的敬意。
福伯划着船,靠近陈浔之所在的船,笑着对他比划着说:“阿浔,好!
厉害!
你是大海送给咱们村的宝贝!”
陈浔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抬头望向远方的海平线,心中却想得更多。
一次成功的捕捞,证明了经验和知识在这个世界同样有效。
但这仅仅是开始。
银梭鱼为何聚集?
它们体内的灵气从何而来?
这片青溟海之下,还隐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
渔船满载着收获和希望,驶回礁石滩村。
陈浔之知道,他融入这个世界的第二步,己经稳稳地迈了出去。
而凭借“渔人的技艺”,他或许能在这个拥有灵气的世界里,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对未来的期待,如同海平面上升起的朝阳,在他心中越来越明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