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流阅书苑 > > 重回80,创造商业帝国叶凌云张建军完结热门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重回80,创造商业帝国叶凌云张建军

重回80,创造商业帝国叶凌云张建军完结热门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重回80,创造商业帝国叶凌云张建军

天生过人 著

都市小说完结

《重回80,创造商业帝国》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叶凌云张建军,讲述了​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叶凌云,张建军   更新:2025-10-31 02:05:0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十五岁的叶凌云在账本上郑重地写下一个数字:100元。

这是父母离世后留给他的全部遗产,也是他梦想的起点。

一九九五年初夏的杭州,空气里飘着西湖水汽和栀子花香的混合味道。

叶凌云蹲在孤儿院后门的石阶上,面前摊着一张自己手绘的“杭州简易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个工厂、学校和机关单位的位置。

“一百元,能做什么?”

他自言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身边那个铁皮饼干盒,里面整齐叠放着他全部的家当——十张十元人民币。

这是父母车祸离世后留下的唯一遗产,也是他即将开始的全部创业资本。

---1叶凌云记得父母还在时,家里开过小吃店。

每到中午,附近办公楼的电话就会接连响起,都是订餐的。

母亲负责接单,父亲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送货,最忙时一天能送五十多份。

“送外卖,这是个门路。”

叶凌云在孤儿院的图书馆翻遍经济类书籍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他了解到,当时中国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正逐年走高,但专职的外卖服务还很少见。

七月的杭州闷热难耐,叶凌云的白衬衫己被汗水浸透。

他走进杭钢宿舍区,找到一个正树荫下乘凉的青年,约莫十八九岁,皮肤黝黑,身材结实。

“一天送三十份快餐,每份我给你提成西毛钱。”

叶凌云开门见山,“按日结算。”

青年叫张建军,刚从河南老家来杭州找活干,正愁没门路。

“一天三十份?

那就是一块二毛钱?”

他有些犹豫。

“不,是十二元。”

叶凌云冷静地计算着,“如果一天能送更多,收入还会增加。

据我所知,现在外卖工月收入大概在1000到1500元之间。”

张建军眼睛顿时亮了——这比在工地搬砖强多了。

2叶凌云没有急着花掉那一百元。

他先跑了杭州十几家快餐店,最终与“老王快餐”达成了口头协议:每份快餐成本价一元五角,售价两元五角,利润一元;叶凌云负责接单和配送,老王负责制作。

“我先预付十份快餐的钱。”

叶凌云小心翼翼地从铁皮盒里取出十五元,递给老王。

这是他全部资本的百分之十五。

创业第一天,叶凌云清晨五点就起床了。

他借了孤儿院的粉笔,在杭钢厂区附近的几个公告栏上写下广告:“老王快餐,准时送达,两元五角一份,电话:孤儿院门卫室。”

然后他找到张建军:“今天你只要做一件事——准时。”

上午十一点,第一通电话来了。

杭钢办公楼三楼技术科要订六份快餐。

叶凌云亲自跟着张建军去送这第一单。

他手里攥着老式闹钟,计算着时间:从接单到取餐,八分钟;从快餐店到杭钢,十五分钟。

当张建军提着六份快餐爬上三楼时,叶凌云在楼下紧张地盯着闹钟。

二十三分零七秒——比他承诺的“半小时送达”提前了近七分钟。

“第一单成功了。”

3随着口碑传开,订单量稳步上升。

叶凌云又雇佣了两名送餐员,都是像张建军一样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青年。

他制定了一套简单的管理制度:送一单提成西毛,准时率百分之百额外奖励五分钱,顾客投诉一次扣一毛。

到月底,叶凌云拿出那个珍贵的账本,开始计算第一月的经营情况:项目 金额(元) 备注总收入 1860 按日均62份,每份利润1元计算送餐员工资 223.2 3人,人均日送20份,每份0.4元提成通讯交通费 35 主要是给门卫的电话补贴和地图绘制成本净盈利 1601.8叶凌云看着这个数字,久久不能平静。

一千六百零一元八角——这是他人生中赚到的第一笔“巨款”,也是父母年收入的两倍还多。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在账本背面,他画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从接单到配送,每个环节都可以优化。

他还注意到,不同区域的订单密度差异很大,而合理的路线规划能让每个送餐员每天多送十到十五份。

“平均每份快餐要爬3层楼,一天一百份就要爬300层楼。”

叶凌云在日记本上写道,“所以要尽量把相邻订单合并配送,减少爬楼次数。”

4然而,困难也随之而来。

一个雨天的傍晚,张建军送餐迟到半小时,被顾客骂得狗血淋头:“没被汽车撞死啊?”

张建军回来后情绪低落,甚至萌生退意。

叶凌云什么也没说,只是从自己的利润中拿出五元钱,作为“恶劣天气补贴”给了他。

“叶老板,你这是......”张建军愣住了。

“明天我跟你一起去送。”

叶凌云拍拍他的肩膀,“我们看看怎么才能更快。”

那周末,叶凌云骑着孤儿院唯一的破自行车,跟着送餐员跑遍了整个配送区域。

他发现,很多小巷子和近道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

于是,他连夜重新绘制了地图,标出了七条新的快捷路线。

一个月后,“凌云外卖”的日均订单量突破了一百份。

叶凌云己经雇佣了五名送餐员,并且与三家快餐店建立了合作关系。

他的铁皮饼干盒里的资本,从一百元变成了五百元——这是他特意留出的应急资金,其余利润全部投入扩大经营。

---月末的晚上,叶凌云独自来到西湖边。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父母唯一留下的全家福,轻轻摩挲着。

“爸,妈,我能行。”

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十五岁少年少有的坚定。

远处,杭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无数梦想在黑暗中闪烁。

叶凌云不知道,他正在参与的,将是一个未来价值万亿的大市场的起点。

但此刻的他,只是默默计算着下一个目标:在冬天来临前,给每个送餐员配一件防雨外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