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摸着石头过银河的《消失的三个月》小说内容丰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我和小苗子并肩站谁都没说围观的人很都很安在红线外面站氧化炉盖子的螺栓已经拆行车过缓缓吊起盖放到了一旁的枕木氧化炉盖子下面是五张直径3米多的铂铑钯合金我们叫铂这五张铂网的价有人说大概两千来万想想可能是一枚铂金戒指动不动都要上万铑比铂还贵3倍每次开炉网下的灰都得扫起来回还能不贵?转眼快40年每两三会打开检有损得修复...
主角:枚子,小苗子 更新:2025-11-07 17:36:2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和小苗子并肩站着,谁都没说话。围观的人很多,都很安静,在红线外面站着。
氧化炉盖子的螺栓已经拆完,行车过来,缓缓吊起盖子,放到了一旁的枕木上。
氧化炉盖子下面是五张直径3米多的铂铑钯合金网,我们叫铂网。这五张铂网的价值,
有人说大概两千来万元。想想可能是吧,一枚铂金戒指动不动都要上万元,
铑比铂还贵3倍多。每次开炉后,网下的灰都得扫起来回收,还能不贵?转眼快40年了,
每两三年,会打开检查。有损伤,得修复。活性差,得活化处理。确实必要,就更换新网。
今天围观的人,并不是来看炉盖下这稀罕物。这东西灰白灰白的,没啥看头。有一年,
我有机会悄悄摸了一把,没什么手感,和一般的细铁丝网也没啥差别。行着注目礼,
目送铂网放进押运车远去,围观人群的脸上写满的是庄重和严肃。这五张铂网不会再回来,
别了。随后,氧化炉会拆除,吸收塔会拆除,中和塔会拆除,造粒塔也会拆除。
硝酸硝铵装置将不再存在,它们的痕迹只会存在于像我和小苗子这类人的记忆中。
硝三三将离我们远去,不再回来。那年,我和小苗子一起出发,离开长大的城市。那天早上,
天还没有亮,天上的星星还在空中挂着,街上偶有灯光闪亮,散发出食物的香味。
我和小苗子不一样,我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大的妹妹送姑妈家了,微薄的收入,
难养活一大家人。所以,我初中毕业就下乡当知青了。小苗子老爹是军分区的军医,
小苗子继续上高中。两年后,初中高中毕业的人不用下乡,高考也开始了。
小苗子参加了高考,也参加了全市的招工考试。而我,只能参加招工考试。
多年堆积的下乡知青,全都回城参加考试,等待新的前途。高考录取比招工录取要稍早一些,
小苗子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不过他不乐意去。有一天,有同学来对我说,
首批录取的单位公布榜里有我的准考证号公布榜只公布准考证号。我去看,果然。
去招工办问,说:“书写错误。”刚好,那个单位来招工的人事管理员在那儿,
问我愿不愿意去他们单位。我问:“还可以去吗?”他说:“愿意去的话,先登记,
有补招的话,再由领导决定。”那就先登记吧。几个先公布招工名单的单位,
让很多知青坎坷不安。传来传去,说有内幕。招工办被围。几千上万的人围着招工办,
有点壮观。后来,有领导出来说,招工的单位多,工作名额也多,
每个符合招工条件的人都有工作。并且出了个新的政策,招工考试300分以上的,
可以填3个单位,满足一个。200分到299分的,填5个单位,供招工录取参考,
200分以下的就耐心等待通知。参加高考的人基本上也参加了招工考试,
这300分以上的,高考就走了一大半。我,运气好,一个初中生考了305分,自豪得很。
小苗子考了350多分。招工单位闻风而动,主动找来,不过,
找我的单位比找小苗子的还多。
特别是公布榜曾公布我准考证号的那个单位更是多次做我工作。你说怪不怪?
有伙伴帮我分析说:“招你嘛,比较稳定,单位用着放心。”就这样,
我和小苗子来了这家工厂。这家工厂并不远,后来修通的公路显示只有260多公里。
但那时不通公路,我们坐了两天的客车,转乘轮船,沿江而上。我们站在船头,
追着西下的夕阳,看着沿江的风景,有一种“我来了”的豪情。两小时的行船,
我们登上了牛皮滩码头。单位有人来接,告诉我们今天正好分工,
我们俩被分配到正在建设中的硝铵车间。我有些失落,
工厂核心的部分是从国外引进合成氨装置和尿素装置,我更想去的是合成。
而在建的硝酸和硝酸铵装置是国产的,虽然是两套装置,却是一个车间,就叫硝铵车间。
来接我们的一群伙伴也是分到硝铵车间的,他们推着小推车,装上我们的行李,
送我们到住的地方。我们住的地方很特别,叫牛毛毡房。有很多排这样的房子,
泥土垒起来的墙只有1米来高,泥土墙上面是竹编的墙,房顶盖着的是油毡,
连门都是竹编的。每排房子分隔成若干房间。这房子是按单位分的,我们单位占了两排。
有几间用来办公和培训学习。不过女工们优先分配到了生活区的单身宿舍楼。男工嘛,
还得等新的单身楼建好。培训课很快开始,第一课参观。合成、尿素已经投入生产两年了,
凉水塔冒着水汽,水声哗哗的。
合成主厂房四台大型压缩机发出的吼叫让讲解员的声音都无法听清楚,有人过来,
一人发一副耳塞,示范我们戴上。主控室很大,一整壁墙满满的全是仪表,
这仪表墙的两边各有一道门,刚好有人进去,我伸头一看,妈呀,
后面全是密密麻麻颜色各异的各种线连接着表盘上的仪表。只有在主控室,
讲解员的话才能听得清楚。“咱们合成氨、尿素装置是从国外全套引进的。
全国共引进了13套。咱们厂,合成氨每天产量1000吨,
尿素每天产量1600吨……仪表盘的这部分是转化,这部分是脱碳,这部分是吸收,
这部分是合成……它们显示各个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能够通过这些仪表,
控制管道和容器设备内的流量、流速,管控容器和塔内的液位,实现对温度和压力的控制。
”“合成、尿素的生产特点就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尿素从高高的造粒塔倾泻而下,
白白的圆圆的,和脱了皮的高粱差不多大小。要不是热热的,还以为是冰雹。
尿素颗粒在造粒塔底部通过皮带运输到散装库,再通过皮带运输到火车站台,包装上火车皮,
靠着站台有六套包装机,虽然能够精确地控制包装重量,
但还是要人工把编织袋套在下料口上。设备不分昼夜连续运行,工人分四个班,
白班、中班、夜班各8小时,每种班各上两天,轮流上班,白班上完后休息一天,
中班上完后,晚上12点下班,紧接着就是上夜班,看上去间隔了24小时,
其实没啥休息时间,这种班就叫副班。整个轮班方式叫作“四班三倒”。我们这群人,
今后也是这样上班。咱们车间,正在建设,计划明年投产。硝铵从成立时起,
就被戏称为“硝三三”,合老大、尿老二嘛。后来又被称为“小三”。其实,
工厂的单位比较多,
比如机械厂、水厂、制袋车间、包装车间、仪表车间、动力车间、中心化验室等等。
说是硝三三,调戏味很足啊。从生产的角度来说排老三也过得去。不过本质还是辅助型车间,
主要是尿素装置生产,消耗不完合成生产出来的氨,液氨的储存又不方便。生活区建在江边,
已经有很多住房了,但还在建房。幼儿园、学校、技校、医院、食堂、宾馆都建好了,
生产生活设施很完善。食堂很大,吃的东西很丰富,晚上12点,
下中班的工人可以买到吃的。凌晨5点左右还有餐车往生产车间送吃的,
食堂天天都热闹得很,从早到晚人流不断。不过咱不到30元的工资,哪敢放开吃?
学习是紧张的,只有一年的时间就要生产,得抓紧学。车间全是今年招工来的年轻人,
男男女女的,只有几个领导和老工人年龄大些。学习气氛挺好的。
合成氨氨罐过来来的液氨蒸发成气氨,气氨与压缩空气混合进入氧化炉,
在高温下通过铂网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通过双加压吸收,生产成稀硝酸,
稀硝酸与氨在中和塔反应,生成硝酸铵熔融液,熔融液用泵打到60米高的造粒塔上,
从造粒器喷出来,撒落到塔底就成了硝酸铵颗粒。说起来简单,真要实现这个流程,
产出成品,还是要非常细致认真。化学反应的原理得懂吧,管道流程得懂吧,
设备结构得懂吧。在各种管道、设备内,是什么东西,是气态还是液态,压力的大小,
温度的高低都得明白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可不是闹着玩的。学完一个部分就考试,
然后又学另一部分。领导说:“完成本本上的学习后,要到外地一家工厂去实地培训。
”大家都很期待呢。学习这些内容,对我和小苗子来说并不难,有敬畏,有热情,
总有学懂的办法。当然,小苗子的学习理解能力让大家都很佩服。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