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流阅书苑 > 其它小说 > 围龙屋位置图解

围龙屋位置图解

爱吃烤薯条的赵壁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围龙屋位置图解》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爱吃烤薯条的赵壁”的原创精品谢和顺林雪主人精彩内容选节:七月的天夜幕终于带来一丝凉谢和顺躺在围龙屋天井里的竹席枕着双望着头顶那片被屋檐切割成西方形的夜繁星如米洒满黛蓝色的天幕看到冇?那条亮亮就是天阿婆摇着蒲用客家话轻声牛郎织女就要在桥上相会但谢和顺看到的不是神在他眼那些星辰是遥远的能量是等待解密的坐标他的手指在身旁的沙土上无意识地划不是画仙而是勾勒着开普勒定律的轨道方...

主角:谢和顺,林雪   更新:2025-10-20 17:39:5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七月的天气,夜幕终于带来一丝凉意。

谢和顺躺在围龙屋天井里的竹席上,枕着双手,望着头顶那片被屋檐切割成西方形的夜空。

繁星如米粒,洒满黛蓝色的天幕。

"阿顺,看到冇?

那条亮亮的,就是天河。

"阿婆摇着蒲扇,用客家话轻声说,"牛郎织女就要在桥上相会了。

"但谢和顺看到的不是神话。

在他眼里,那些星辰是遥远的能量源,是等待解密的坐标点。

他的手指在身旁的沙土上无意识地划动,不是画仙女,而是勾勒着开普勒定律的轨道方程。

"阿婆,"他突然开口,"如果我们在屋顶装一片光伏板,再连上储能装置,晚上就不用点灯了。

" 阿婆笑了:"你这孩子,整天想这些。

快看,流星!

" 一道银光划过天际。

谢和顺没有许愿。

他在心算流星的轨道参数、大气摩擦产生的能量损耗。

那些在别人眼中浪漫的光点,在他脑海里化作一道道优美的物理公式。

"阿顺!

阿顺!

"母亲的呼喊从堂屋传来,带着颤抖的激动,"录取了!

北华联合大学!

你的通知书到了!

" 他猛地坐起,星光洒在他清瘦的脸上。

天井里,邻居们都围了过来,传看着那份印着鎏金大字的通知书。

临行前夜,阿婆在灶台边往他的行囊里塞进一包家乡的茶叶,三叔公把他叫到祠堂。

香火缭绕中,祖先的牌位肃穆排列。

"阿顺,"阿婆不知何时也来到祠堂,指着屋顶的藻井,"你看这围龙屋,天圆地方,我们客家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自己的根。

现在你要去北京了,去看更大的天。

" 她递给谢和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本泛黄的《谢氏族谱》,扉页上用工整的小楷写着"谢氏家训"。

"记住,"阿婆的声音在空荡的祠堂回响,"不论你走多远,飞多高,都要记得转屋卡(回家)的路。

" 谢和顺郑重地接过族谱,抬头望向藻井。

透过精巧的木雕窗格,他看见夜空中的北斗七星正好悬在正上方,仿佛为这座百年围龙屋导航。

北上求学的绿皮火车上,谢和顺靠在窗边。

夜幕降临,田野上的灯火如地上的星辰。

他翻开那本土黄色封面的笔记本,在第一页郑重地画下一个坐标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空间,原点的位置,精确标注着家乡围龙屋的经纬度。

在这个坐标周围,他开始勾勒他的"星图"——不是神话中的星座,而是一个连接知识与乡土、科技与人情的未来蓝图。

笔记本的夹页里,还藏着阿婆偷偷塞进来的柚子叶——客家人保佑游子平安的祝福。

车轮滚滚,载着他驶向未知的远方。

但在他心中,永远悬挂着围龙屋下的那片星空,那是他所有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他终将回归的原点。

星光透过车窗洒在笔记本上,那些公式和图表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辉。

绿皮火车在夜色中隆隆前行,像一头疲惫却固执的老牛,拖着沉重的身躯蜿蜒北上。

谢和顺靠窗坐着,车窗被他拉开一条缝,带着铁轨摩擦和田野气息的风灌进来,吹动他额前有些过长的黑发。

他对面的座位上,挤着一家五口,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孩子们很快在颠簸中睡着。

斜对角是个穿着褪色工装的中年男人,正就着花生米小口抿着白酒,眼神望着窗外飞逝的黑暗,不知在想什么。

车厢里混杂着泡面、汗液和劣质烟草的味道,空气闷热而黏稠。

这是谢和顺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

他没有不适,只有一种抽离般的观察欲。

他的大脑自动记录着车厢的振动频率、估算着列车的平均时速、分析着隔壁小孩哭闹声的波形特征。

这一切,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鲜活而复杂的数据流。

他重新翻开那本土黄色的笔记本,就着车厢顶部昏暗的灯光。

第一页的坐标图和“星图”框架下,他开始添加新的内容。

不再是纯粹的公式,而是一些零碎的观察和思绪:· “车厢连接处撞击频率:约1.2Hz,振幅随轨道曲率变化。”

·“同车厢42名乘客,仅7人使用智能手机。”

·“阿婆给的柚子叶,气味分子式待查,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可能性?”

·“三叔公说‘看更大的天’……大气物理与天体物理的关联?”

他的笔尖顿了顿,抬头看向窗外。

火车正经过某个不知名的小站,站台上昏黄的灯光一闪而过,照亮了几个模糊的身影。

随即,世界又沉入无边的黑暗,只有远处零星散落的农家灯火,如同遗落在地上的星辰。

这一刻,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被这列钢铁巨兽带离他熟悉的那个“原点”。

围龙屋的星空被甩在身后,前方是未知的、代表着“更大天空”的北京。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涌上心头。

不是离愁,也不是单纯的兴奋,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带走的,不仅是行囊里那本族谱和几件旧衣,更是阿婆浑浊目光里的期盼,是三叔公沉甸甸的嘱托,是那片土地上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渴望改变而又无法挣脱的命运。

他低头,在笔记本上缓慢而郑重地写下:“目标:努力学习,才是你的出路。”

写罢,他合上笔记本,将其紧紧抱在胸前,仿佛那是他与过去世界唯一的、也是最坚固的连接。

他将额头抵在冰凉的玻璃窗上,闭上眼睛。

车轮撞击铁轨的“哐当”声,如同一声声叩问,敲打在他年轻的心上。

在这北上的列车上,在混杂的气味与喧嚣中,谢和顺带着他的“星图”,正式启程,驶向那个注定要被他改变,也注定会改变他的未来。

车厢内混杂的气味和规律的摇晃,最终让疲惫的谢和顺沉沉睡去。

他怀里紧紧抱着装有通知书和珍贵笔记本的背包,但那个为了联系学校而新买的、也是最便宜的智能手机,却为了方便查看时间,随手放在了外套口袋里。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剧烈的颠簸让他猛然惊醒。

天己蒙蒙亮,车厢里人们开始骚动,准备下车。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外套口袋——空的。

心里咯噔一下,睡意瞬间全无。

他猛地站起身,飞快地翻找全身所有口袋,又趴在地上查看座位底下,都没有。

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请问……有没有看到一个黑色的手机?”

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向对面己经醒来的一家人询问。

那家男主人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摇摇头:“没看见。

小伙子,车上人多手杂,你得看紧点啊。”

斜对角那个喝白酒的中年男人早己不见踪影。

谢和顺的心沉了下去。

他环顾西周,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疲惫的、漠不关心的脸。

没有人会关心一个陌生男孩丢失的廉价手机。

他想起之前那家人丢失钱包时的无助,此刻感同身受。

第一次出远门,社会的第一课,竟如此冰冷而残酷。

他没有大声叫嚷,也没有哭诉。

客家少年骨子里的坚韧和理性在此时压制了慌乱。

他知道,在这种环境下,丢失的东西如同泼出去的水,找不回来了。

认栽,是唯一的选择。

他沉默地坐回位置,紧紧抱住背包,仿佛这是他在这个陌生世界里最后的堡垒。

手机不值钱,但里面存着录取通知书的电子版、学校的联系方式、以及他好不容易查清楚的从火车站到学校的路线图。

现在,这一切都没了。

列车广播响起,北京西站到了。

他随着汹涌的人流被挤下车,站在庞大、喧嚣而陌生的站台上,瞬间被淹没。

高耸的穹顶,熙攘的人群,闪烁的指示牌,一切都让他感到眩晕。

他没有手机导航,不知道东南西北,甚至不确定学校的接待处设在哪里。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谢和顺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他记得录取通知书纸质版上写着的学校全称。

他的策略很简单——寻找看起来最像学生或者工作人员的人,用最朴素的普通话开口询问: “您好,请问北华联合大学的新生接待处在哪里?”

他问了一个穿着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对方指了个大致方向;他问了一个拖着行李箱、学生模样的人,对方热心地多说了两句。

他像一个人形探测仪,在信息的碎片中拼凑路径。

穿过拥挤的人潮,走过长长的通道,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指示牌和聚集的人群。

终于,在出站大厅的某个相对开阔的区域,他看到了悬挂着的红色横幅——“北华联合大学新生接待处”。

几张桌子后面,是穿着统一服装的学长学姐,他们脸上洋溢着热情和朝气。

那一刻,一路上的紧绷、丢失手机的委屈和无助,几乎要决堤而出。

但他只是加快了脚步,走到接待桌前,从背包最里层掏出那份被仔细保管的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声音略微沙哑但清晰地说: “学长/学姐好,我是新生,谢和顺。”

一位学姐接过他的通知书,核对着名单,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谢和顺同学,找到你了!

欢迎来到北京,欢迎来到北华联大!

来,先喝口水,我们安排车送你们去学校。”

坐上来接新生的校车,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与梅州截然不同的都市景观,谢和顺紧紧抱着背包,心里五味杂陈,他失去了一个手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