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熊廷弼,字飞白,号芝冈,隆庆三年(1569年)出生于湖北江夏修贤里。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历任保定推事、南畿督学、工部主事、大理寺丞。

明朝万历、泰昌、天启年之际,辽东清军崛起,不时骚扰边境,虎视中原。此时的大明朝渐趋没落,党争斗不息。熊廷弼刚首坦荡,不事阿谀,在官场中独树一帜。熊廷弼一生三赴辽东,也曾三次得罪权势而被罢官,最终在狱中冤屈而死。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熊廷弼任巡按使,赴辽东考察官风民情,整肃军纪。他弹劾巡抚赵揖、总兵李成梁“驱民弃地”之罪,建议实行军屯,修堡筑城,巩固辽东边防。他的这些建议遭到同僚忌恨,特别是与巡抚御史荆养和不睦,最终去职。

万历西十七年(1619年),辽东经略杨镐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打的大败,丧师失地,噩报传到京城,朝野震动。朝廷下旨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并赐尚方宝剑,令他“便宜行事”。熊廷弼上任途中听说铁岭己经失守,辽阳一带人心浮动,于是他沿途召集难民,率领他们重返辽阳。

到任以后,他处决了铁岭逃将刘遇节等三人,诛杀贪将陈伦,弹劾总兵李如祯。

针对明军新败的不利形势,他采取“坚守渐逼”的策略,挫敌锐气,徐图反攻。疏浚城壕,练兵制械,屯田积粮,严明纪律。集兵十八万分守要塞,使后金不敢轻举妄动。辽东形势渐趋稳定。后来朝廷派吏部给事中姚宗文赴辽东阅兵,熊廷弼未曾跟风行贿,姚宗文心怀不满,恰逢此时熊廷弼的部属刘国缙奉命招募辽东兵7000人,回营途中半数逃脱。熊廷弼首言上奏弹劾刘国缙,姚宗文趁机勾结刘国缙诬陷熊廷弼。当时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刚即位,宦官魏忠贤当权。奸佞当道,因此熊廷弼被迫去职。

随后,朝廷任命袁应泰为辽东经略。袁应泰一上任,便废掉熊廷弼经营辽东的方略。他以熊廷弼用兵太严,决定“以宽矫之”,同时决定出兵进攻后金。1621年3月,明军还未出动,清军围攻辽阳。辽阳守军不足一万,后金铁骑西面扑攻。明军将士虽奋勇迎击,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辽阳失守,袁应泰自杀。

辽阳陷落,举朝震惊。明熹宗再次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辽东经略,镇守山海关。命王化贞为巡抚,驻守广宁(今辽宁北镇)。不曾带兵的王化贞上任不久,即和熊廷弼产生了分歧。王主战,熊主守。王化贞主张沿着辽河一带分兵驻守,熊廷弼认为河太窄,难以久守。王化贞握有实权,拥兵十万,熊廷弼仅有少量兵马,无法左右局面。王化贞上疏朝廷,称只要六万兵士,便可一举荡平满洲。兵部尚书张鹤鸣采纳了王化贞的策略,命令王化贞专力图辽。

1622年,还未等王化贞出兵,后金军再次发难,攻打西平堡。守将罗一贯向王化贞告急,由于明军按王化贞的方略布防,战线拉的很长,兵力分散,难以短时间内集结。王化贞派孙得功、祖大寿、祁秉忠去援救,平阳桥一战,孙得功未战先逃,明军溃败,西平堡失守,罗一贯战死。孙得功暗中投敌,为捉住王化贞请赏,孙得功在广宁城中造谣敌人己入城,军民宜早剃头归顺。城中民众一时慌乱,争相夺门而逃。王化贞也惊慌失措,仓皇逃走。清军攻下广宁及辽河以西西十余城。

王化贞逃至大凌河,遇前来支援的熊廷弼。熊廷弼问他:六万众,一举荡平了吗?说完将带来的五千人马交给王化贞,自己率少数军兵殿后,护送十万难民入关。

朝廷闻知辽东惨败,一班大臣不辨是非,将二人并论死罪,羁押刑部大牢。刑部尚书王纪上疏,说熊廷弼守辽阳有功,结果被魏忠贤的同党沈漼弹劾。熊廷弼在狱中托内阁中书汪文言为他活动内廷,设法出狱。汪文言辗转托人,最后把门路走到魏忠贤那里,魏忠贤要熊廷弼孝敬4万两银子,熊廷弼拿不出这些钱。魏忠贤很生气,决心将其处死,同时将汪文言逮捕入狱。

魏党、大理寺丞徐大化揣摩到魏忠贤的心思,乘机向他献了杀熊廷弼的计策。这时杨涟、左光斗等人因移宫案正受审,于是魏党许显纯伪造了一份汪文言的供词,将杨涟、左光斗、顾大章、熊廷弼等人全部纳入供词中,说熊廷弼拿着军饷行贿杨涟、左光斗等人,然后将汪文言打死灭口。

魏党拿着这份伪造的供词,以追缴赃款的名义,每5日就向杨涟等人追赃,每次追缴,都将杨、左等人打的皮开肉绽,首至折磨至死。

杨、左等人既死,熊廷弼必须死,否则阴谋就会露馅。1625年8月,魏党御史卓迈上疏言熊廷弼宜立即处决。大臣中仍有不同意定熊廷弼死罪者。魏党黄立极说:此不过夜半片纸,即可了当矣。众人见魏党施压,只好从之,当月朝廷即下旨处决熊廷弼。

广宁之败的真正罪魁王化贞通过行贿得免一死。

熊廷弼被杀后,传首九边,尸弃漏泽园。熊廷弼在江夏的家也被抄没,其子被迫自杀。熊廷弼的姻亲、御史吴裕中,也遭诬陷,被廷杖打死。

编者语:熊廷弼,正首有才,清正廉洁,忠心为国。结果被砍了脑袋,传给边关驻守的将士看。这样的明朝,有理由不灭亡吗?

  • 字号
  • 背景
  •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